老是尿路感染的原因
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女性尿道短宽直、儿童尿道发育特点等解剖生理因素;糖尿病、泌尿系统畸形等基础疾病因素;饮水过少、性生活、卫生习惯不佳等生活方式因素;绝经后女性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导致细菌易侵入或繁殖,引发尿路感染且易反复。
一、解剖生理因素
(一)女性尿道特点
女性尿道短、宽且直,长度约3-5厘米,距离肛门较近,细菌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进入膀胱引发尿路感染。例如,成年女性由于尿道解剖结构的这一特性,相较于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在性生活、月经期等特殊时期,细菌更易侵入。
(二)儿童尿道发育特点
儿童,尤其是女婴,尿道短,外口暴露且易受污染,同时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差,也是儿童易反复尿路感染的解剖因素之一。比如,女婴的尿道黏膜娇嫩,外界细菌很容易侵袭,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生。
二、基础疾病因素
(一)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容易并发尿路感染,且一旦发生尿路感染,不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二)泌尿系统畸形
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多囊肾等泌尿系统畸形,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定植繁殖,从而引发尿路感染且难以治愈,容易反复。例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会使尿液排出受阻,尿液潴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条件,进而反复发生尿路感染。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饮水过少
日常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尿路滋生,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一般来说,每天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若饮水过少,尿液浓缩,细菌更容易在泌尿系统内繁殖。
(二)性生活因素
性生活时容易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另外,性生活不注意卫生、过于频繁等都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例如,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可以冲刷尿道,减少细菌定植,但如果没有及时排尿,就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三)卫生习惯不佳
不注意会阴部清洁,尤其是女性,大便后擦拭方向不当(从肛门向尿道方向擦拭),容易将粪便中的细菌带到尿道引起感染。儿童如果diaper更换不及时,也容易导致会阴部细菌滋生,引发尿路感染。
四、其他因素
(一)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且复发率较高。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影响尿道和阴道的黏膜状态,使局部防御能力减弱,细菌更容易侵入引发感染。
(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生,且感染不易控制。因为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使机体抵抗细菌的能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