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如何确诊
扁桃体炎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必要时的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一般信息、既往病史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包括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和咽拭子培养;必要时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不同年龄段扁桃体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扁桃体炎相对更为常见且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扁桃体炎发生率较高。同时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方式,如是否过度劳累、是否有受凉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从而诱发扁桃体炎。还要询问患者既往病史,是否有反复扁桃体炎发作史、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既往病史对判断当前扁桃体炎的病情及治疗方案选择有参考意义。
2.症状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是否有咽痛,咽痛的程度如何,是否伴有发热,发热的体温情况,是否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痛、乏力等症状。扁桃体炎患者通常会有咽痛症状,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儿童患者还需关注是否有因咽痛导致进食困难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1.扁桃体检查:观察扁桃体的大小、颜色、有无充血、肿胀、渗出物等情况。正常扁桃体一般不超过咽腭弓,当发生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可充血肿大,严重时表面可见脓性渗出物。同时要检查扁桃体周围组织,如咽腭弓、舌腭弓等是否有红肿等炎症表现。
2.颈部淋巴结检查:触诊颈部淋巴结,看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等情况。扁桃体炎常伴有颈部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若有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提示炎症可能累及周围淋巴结。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但需注意儿童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免疫系统活跃,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可能更明显或有其特点。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大致情况,一般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较为显著,病毒感染时可能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但这只是初步筛查,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咽拭子培养:取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致病菌感染及致病菌的种类,从而为选用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但咽拭子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出结果,在等待结果期间可根据经验初步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四、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1.超声检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可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扁桃体周围组织的情况,如是否有脓肿形成等。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扁桃体周围的结构,对于判断炎症累及范围有一定帮助,尤其在儿童扁桃体周围脓肿的诊断中可能较为常用。
2.CT检查:在某些复杂病例中,如怀疑有深部组织感染等情况时,可能会进行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扁桃体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帮助明确病变范围等,但一般不作为扁桃体炎常规确诊检查,只有在有特殊临床需要时才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