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治疗
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随访监测。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常用膀胱灌注卡介苗;手术治疗有经尿道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监测要定期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憋尿、久坐等,需进行纠正。长期憋尿会使膀胱黏膜处于高压力状态,增加腺性膀胱炎复发风险,而久坐也不利于盆腔血液循环,建议定时起身活动。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ml,通过增加尿量来冲洗尿道,降低细菌等病原体在膀胱内的定植机会,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需如此,比如女性因尿道短相对更易受感染影响,更要保证足够饮水量。
基础疾病控制: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高,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诱发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略有差异,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但需医生评估。
二、药物治疗
膀胱灌注药物:常用药物有卡介苗等。卡介苗可通过膀胱灌注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文献显示对于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患者,膀胱灌注卡介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风险,其作用机制与激活机体细胞免疫,抑制膀胱内异常细胞增殖等有关,但使用时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谨慎评估使用。
三、手术治疗
经尿道电切术:适用于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且病变有不典型增生等情况。通过经尿道电切术切除病变组织,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去除病灶,手术中需注意完整切除病变,避免残留组织导致复发。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评估手术耐受情况,老年患者需排查心肺等基础疾病是否能耐受手术,小儿患者需评估病变对生长发育影响及手术安全性。
膀胱部分切除术:若病变范围广且累及膀胱肌层等情况,可考虑膀胱部分切除术。此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需密切观察膀胱功能恢复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需充分评估手术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非特殊人群术后需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如定时排尿、膀胱训练等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四、随访监测
定期检查:患者需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及尿液相关检查。膀胱镜检查可直观观察膀胱内情况,发现是否有复发的病变组织,尿液检查如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可辅助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随访时间间隔可能有差异,一般建议术后3个月内进行首次复查膀胱镜及相关尿液检查,之后根据情况调整随访时间。
病情监测:对于有腺性膀胱炎反复发作的患者,需监测病情变化,包括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是否复发,以及膀胱内病变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发现有复发迹象及时评估无明确无相关特殊禁忌,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有特殊监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