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路感染怎么造成的
男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与解剖结构、细菌入侵途径、机体自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解剖结构异常致尿液引流不畅易引发感染;细菌可通过上行感染(主要途径,与不注意卫生、性生活等有关)和血行感染(少见)入侵;机体免疫力低下、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易感染;饮水过少、久坐等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一、解剖结构因素
男性尿道较长且弯曲,正常情况下尿道内存在一定的定植菌,但一般不会引发感染。然而,当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时,如尿道狭窄等情况,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得细菌容易在局部滋生繁殖,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例如,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后天因炎症、外伤等导致的尿道狭窄,会使尿液排出受阻,尿液中的细菌难以被有效冲刷排出,进而引发感染。
二、细菌入侵途径
1.上行感染:这是男性尿路感染最主要的途径。细菌可从尿道口侵入,沿着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常通过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及时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等,从尿道口进入尿道并向上蔓延。另外,性生活也是导致上行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将外部细菌带入尿道,尤其是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时,更容易引发感染。
2.血行感染: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等,其中的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和尿路引起感染。例如,当人体免疫力较低时,远处感染灶的细菌随着血流到达泌尿系统,在尿路中定植繁殖,从而引发尿路感染。不过,血行感染在男性尿路感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三、机体自身因素
1.免疫力低下:男性如果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身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以糖尿病患者为例,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等降低,从而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易感性。
2.局部防御功能减弱:例如,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男性患者,导尿管会破坏尿道的正常黏膜屏障,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尿路,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此外,一些男性本身尿道黏膜的防御能力较弱,也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而引发感染。
四、生活方式因素
1.饮水过少:如果男性日常饮水较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尿路中停留、繁殖,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一般来说,建议男性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分,保持尿量在1500-2000ml左右,以起到良好的冲刷尿道、预防感染的作用。
2.久坐:长时间久坐会使会阴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久坐还会增加尿道受压的机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使得细菌更容易在尿路内积聚,进而引发尿路感染。例如,一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男性,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久坐,就属于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需要注意适当增加活动量,改善会阴部的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