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怎么办
牙周炎的诊治包括早期诊断与评估,通过口腔检查初步判断,针对不同人群加强监测;基础治疗有口腔清洁指导和龈上洁治;药物辅助治疗需谨慎,根据病情使用局部抗菌药物;手术治疗包括牙周翻瓣术、植骨术等,要评估全身情况制定方案;维护期需定期复诊,不同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以监测病情和预防复发。
一、早期诊断与评估
牙周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通过口腔检查,包括视诊观察牙龈颜色、形态,探诊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情况以及牙齿松动度等指标来初步判断。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牙周炎可能与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有关,如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成年人牙周炎多与口腔卫生不良、吸烟等因素相关,吸烟者患牙周炎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往往更严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会加重牙周炎病情,所以需对这些特殊人群加强监测。
二、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面菌斑。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其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齿邻面菌斑,这对于有牙间隙的患者非常重要,能有效去除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2.龈上洁治
通过龈上洁治术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但对于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洁治。对于患有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洁治,操作时需注意避免引起患者过度紧张导致病情波动。
三、药物辅助治疗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病情需要辅助使用药物。例如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等,直接作用于牙周袋内,抑制细菌生长。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权衡药物对胎儿或自身的影响,优先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局部药物,避免全身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四、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当牙周炎导致较深的牙周袋且基础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暴露病变区域,彻底清除菌斑、牙结石,并修整牙槽骨形态。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评估其全身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和伤口监测,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植骨术等其他手术
对于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植骨术等手术来促进牙槽骨再生。在手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口腔及全身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五、维护期治疗
牙周炎治疗后进入维护期,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一般每3-6个月复诊一次,进行口腔检查、洁治等,以监测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者需严格戒烟,以降低牙周炎复发风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牙周炎的稳定。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持续关注其口腔卫生情况,督促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