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栓塞是外耳道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常见表现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眩晕等,处理方法因耵聍大小、硬度及人群不同而异,预防需定期清洁、避免频繁掏耳、注意耳部防护,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耵聍栓塞的定义
耵聍俗称耳屎,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分泌物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等混合形成的。当耵聍积聚过多,形成较硬的团块,阻塞外耳道时,就称为耵聍栓塞。
二、耵聍栓塞的常见表现
1.听力下降:耵聍栓塞会阻碍声音传入中耳,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等情况。
2.耳痛:耵聍压迫外耳道皮肤可引起耳痛,尤其在头部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
3.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
4.眩晕:较大的耵聍栓塞刺激外耳道后壁的迷走神经耳支,可引起反射性眩晕。
三、耵聍栓塞的处理方法
1.较小且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
成年人:可使用耵聍钩轻轻将耵聍钩出。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
儿童:如果耵聍较小且未完全阻塞,可先尝试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日3-4次,每次数滴,让耵聍软化,一般3-4日后再行冲洗。但儿童在操作过程中需安抚好情绪,避免不配合导致损伤。
2.较大且较硬的耵聍栓塞
成年人:先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等软化耵聍,待耵聍软化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将其冲出。冲洗时要注意压力适中,避免损伤鼓膜。
儿童:由于儿童外耳道较狭窄,骨质较软,冲洗时需特别谨慎。可先尝试用耵聍钩等器械小心取出部分耵聍,然后再进一步处理。对于无法用器械取出且耵聍较硬的情况,可能需要在医院在耳内镜下进行操作,以更精准地取出耵聍,同时避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
四、预防耵聍栓塞的建议
1.定期清洁外耳道:但要注意方法得当,成年人可定期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外段,但不要深入。儿童由于外耳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般不建议自行清洁外耳道,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避免频繁掏耳:频繁用棉签等物品掏耳容易将耵聍推向深处,增加耵聍栓塞的风险。尤其是儿童,家长不要随意给儿童掏耳。
3.注意耳部防护:在游泳、洗头等可能导致外耳道进水的情况下,可通过头部偏向一侧让水流出,或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保持外耳道干燥,减少耵聍结块的可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外耳道皮肤较薄,且外耳道相对狭窄、弯曲。在处理耵聍栓塞时要更加轻柔、谨慎,避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为耵聍栓塞并进行适当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的耵聍腺分泌功能可能减退,但也可能因外耳道皮肤干燥等原因导致耵聍排出不畅。老年人如果发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耵聍处理。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处理耵聍时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对操作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