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疝气怎么办
儿童疝气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等类型,有相应表现,6个月以下婴儿部分脐疝和腹股沟疝有自愈可能,6个月以上婴儿的腹股沟疝及不能自愈的脐疝通常需手术,术后有一般护理和婴儿特殊护理注意事项,还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密切观察来预防
一、儿童疝气的类型及表现
儿童疝气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等类型。腹股沟疝较为常见,多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常在孩子哭闹、站立、行走或剧烈活动时突出,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可回纳;脐疝则是脐部可见半球形或球形可复性肿物,小儿安静或平卧时肿物可消失,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时肿物突出。
二、儿童疝气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年龄因素影响: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部分脐疝有自愈可能,可暂时观察,因为婴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有自行闭合的趋势。但要注意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以免脐疝突出加重。
2.腹股沟疝非手术情况:6个月以下婴儿的腹股沟疝也有一定自愈几率,同样需尽量减少婴儿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密切观察肿块情况,若疝块突出不能回纳,需及时就医处理,防止发生嵌顿。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选择:一般来说,6个月以上婴儿的腹股沟疝以及不能自愈的脐疝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腹股沟疝,手术是将疝囊高位结扎,修复腹股沟区的缺损;脐疝手术则是关闭脐环,修补脐部缺损。手术适用于疝块较大、经常嵌顿或有绞窄风险的情况。
2.手术方式及适用情况: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医生的经验等因素综合判断。
三、儿童疝气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一般护理
体位与活动:术后需平卧,头偏向一侧,待麻醉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利于伤口愈合。术后当日应限制患儿过多活动,避免剧烈哭闹,防止腹压增高影响伤口愈合。一般术后1-2天可适当在床上翻身、活动肢体,术后1周左右根据恢复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行走等。
伤口护理: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发现伤口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特殊人群(婴儿)护理注意事项:婴儿术后要特别注意安抚,减少哭闹,因为哭闹会增加腹压,不利于伤口恢复。要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可适当喂养温开水,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易引起婴儿便秘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婴儿脐部或腹股沟区的护理,避免尿液、粪便等污染伤口。
四、儿童疝气的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尽量避免让儿童长时间哭闹,因为哭闹会使腹压升高,增加疝气发生的风险。要合理喂养儿童,防止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腹压增高引发疝气的可能。
2.密切观察: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腹股沟区或脐部的情况,尤其是婴儿期,一旦发现有可疑的肿块突出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