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手足口病疫苗主要预防EV71感染引发的重症手足口病,6月龄-5岁儿童一般适宜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处于疾病急性期者不适合接种,接种后需观察,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符合条件无禁忌证的儿童建议接种,家长综合考虑个体健康状况后在医生建议下决策。
一、手足口病疫苗的作用
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进行预防。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EV71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EV71后发生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对预防EV71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有显著效果,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接种疫苗组儿童发生重症手足口病的概率远低于未接种组。
二、适宜接种人群
1.年龄因素:一般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6月龄时机体免疫系统逐渐发育,但尚不完善,对EV71的抵抗力较弱,而5岁后儿童感染EV71后重症发生风险相对降低,但仍有感染可能,不过主要适宜接种年龄为6月龄-5岁。对于6月龄以下婴儿,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更不完善且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可能影响疫苗效果等因素,暂不建议接种。
2.特殊健康状况儿童:如果儿童处于健康状态稳定期,没有发热、急性感染等不适情况,通常可以正常接种。但如果儿童处于急性发热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等,则建议暂缓接种,待恢复健康稳定后再考虑接种。比如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目前病情控制平稳,非急性发作期可以接种;若儿童正处于肺炎急性感染发热期,则需推迟接种。
三、不适合接种人群
1.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如果儿童既往对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包括疫苗中的某些辅料等,则绝对不能接种该疫苗,否则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健康。
2.处于疾病急性期者:如儿童正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体温≥37.5℃),或者患有急性传染病等处于急性期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还可能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同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所以应避免在此期间接种。
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反应
1.接种后观察:儿童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现急性过敏等不良反应。
2.局部反应:部分儿童可能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这是机体对疫苗的正常免疫反应,家长无需过度紧张,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即可。
3.全身反应: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38.5℃)、烦躁、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通常也会在1-2天内自行消退。但如果儿童出现高热(体温>38.5℃)、持续哭闹不安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体而言,对于符合接种条件且没有禁忌证的儿童,建议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以有效预防EV71相关的重症手足口病,保障儿童健康。但具体是否接种还需家长根据儿童的个体健康状况等综合考虑,并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做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