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有哪些影像学表现
长骨X线表现有骨骺端初期干骺端增宽等、激期进一步改变及骨干骨质疏松等;胸廓X线表现有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头颅X线表现有婴儿期颅骨软化、稍大患儿方颅;婴儿期要注意辐射剂量控制,年长儿表现可能不典型,评估需综合多因素。
一、长骨X线表现
1.骨骺端改变
初期: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不规则,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佝偻病时,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了骨骺端软骨基质的钙化过程。例如,在儿童长骨X线检查中,可见干骺端的临时钙化带呈毛刷状改变,这是由于软骨基质堆积,钙盐沉积减少所致,常见于3-6个月婴儿的桡骨、尺骨远端干骺端。
激期:干骺端进一步增宽,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此时软骨细胞增生活跃,而钙化障碍,使得干骺端呈现出杯口状的影像学特征,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的长骨,如股骨、胫骨近端等部位。
2.骨干改变
骨干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密度减低。由于钙磷代谢异常,骨的矿物质含量减少,导致骨的密度降低,在X线片上表现为骨干的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这种改变在年长儿或青少年的长骨中也可出现,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相关。
二、胸廓X线表现
1.肋骨串珠: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隆起,呈串珠状。这是因为肋软骨增生膨大,在X线片上表现为肋骨前端的串珠样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是佝偻病胸廓改变的典型表现之一,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软骨代谢异常有关。
2.鸡胸或漏斗胸:严重佝偻病时,胸廓前后径增大,形成鸡胸;或胸骨凹陷形成漏斗胸。鸡胸是由于胸骨向前突出,肋骨前端内陷,形似鸡的胸部;漏斗胸则是胸骨中下部向后凹陷,形似漏斗。这些胸廓畸形在X线检查中可清晰显示,与长期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骨骼发育异常相关,常见于年龄较大的佝偻病患儿。
三、头颅X线表现
1.颅骨软化:在婴儿期,颅骨骨缝周围可出现颅骨软化,表现为颅骨变薄,按压时有乒乓球样感觉。X线片上可见颅骨密度减低,颅缝增宽等改变。这是由于婴儿期颅骨骨化过程受维生素D缺乏影响,骨的矿化不足,导致颅骨软化,常见于3-6个月的婴儿,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颅骨发育有关。
2.方颅:年龄稍大的患儿,可出现方颅,即额骨、顶骨双侧向外隆起,头颅呈方形。X线片上可见颅骨形态改变,额骨、顶骨部位骨质增生不匀等表现,这是由于佝偻病导致颅骨骨膜下骨样组织堆积,引起颅骨形态改变,多见于1岁以上的佝偻病患儿。
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婴儿期佝偻病患儿,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由于婴儿骨骼发育尚不成熟,佝偻病对其骨骼的影响更为明显,影像学表现也更具特征性。而对于年长儿,佝偻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相对不那么典型,但仍可通过骨骼的密度、形态等改变来判断。在评估佝偻病影像学表现时,需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史(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情况,如日照不足、喂养不当等)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以便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