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为Ⅰ型和Ⅱ型,传播方式不同。临床表现有初发型(如疱疹性龈口炎、新生儿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和复发型。诊断可依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需与带状疱疹等鉴别。治疗以抗病毒等为主,预防要避免密切接触等,还需关注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
病毒类型及传播方式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HSV-Ⅰ)和Ⅱ型(HSV-Ⅱ)。HSV-Ⅰ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唾液等,可引起口周、颜面等部位的疱疹;HSV-Ⅱ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疱疹。病毒可经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侵入人体,在局部上皮细胞内复制,然后沿神经末梢向神经节内移行,潜伏在神经节中。
临床表现
初发型单纯疱疹:
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有发热、头痛、咽喉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牙龈出现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
新生儿单纯疱疹:多为HSV-Ⅱ感染,可在分娩时经产道感染。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为皮肤、眼、口腔的疱疹,重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播散性感染等,病死率较高。
生殖器疱疹:主要由HSV-Ⅱ引起,性活跃人群易患。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出现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复发型单纯疱疹: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过度劳累、月经等诱因下,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引起复发。复发的疱疹多发生在原发部位或其附近,症状较原发者轻,病程较短。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群集性小水疱、好发部位等,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采用病毒培养、核酸检测(如PCR技术)、血清学检查等明确病毒类型及感染情况。
鉴别诊断:需与带状疱疹鉴别,带状疱疹沿神经走行分布,多为单侧,水疱较大,病程较长,伴有神经痛;还需与接触性皮炎、脓疱疮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过敏原史,皮疹多为红斑、丘疹,水疱较少,脓疱疮有脓性分泌物等特点。
治疗与预防
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局部治疗可使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等,以减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避免与单纯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HSV-Ⅱ感染患者应避免无保护的性接触。对于新生儿,母亲有生殖器疱疹病史时,应采取剖宫产等方式减少新生儿感染风险。增强机体抵抗力,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减少单纯疱疹的发作。对于复发频繁的患者,可长期服用小剂量抗病毒药物进行抑制治疗。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单纯疱疹后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因口腔疱疹疼痛导致进食困难而引起脱水等情况。对于妊娠期女性,感染单纯疱疹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单纯疱疹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应加强护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