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造成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因素包括:解剖结构与支持结构功能减退,如盆底肌肉松弛(妊娠分娩损伤、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降致萎缩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发育异常或疾病手术损伤);腹压增加相关因素,如妊娠与分娩(子宫压迫、产程损伤)、肥胖(腹部脂肪多增腹压致盆底松弛)、慢性咳嗽(腹压反复增高损伤盆底);其他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家族有患者个体风险增加)、医源性因素(盆腔手术等损伤盆底或影响尿道功能致尿失禁)。
一、解剖结构与支持结构功能减退
1.盆底肌肉松弛: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可能受到损伤,如胎儿过大、产程过长等情况,会导致盆底肌肉纤维断裂、神经损伤等,使得盆底肌肉对尿道、膀胱等器官的支撑作用减弱。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进一步加重盆底肌肉的萎缩和松弛,这是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老年女性,由于自然衰老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2.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尿道括约肌对控制尿液的流出起着关键作用。当尿道括约肌本身存在发育异常,或者因某些疾病、手术等原因导致其功能受损时,就难以有效阻挡尿液流出。例如,一些盆腔手术可能会损伤尿道括约肌,使得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等),无法正常关闭尿道,从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二、腹压增加相关因素
1.妊娠与分娩:妊娠期间,子宫逐渐增大,会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迫,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承受过大压力。而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对盆底肌肉和筋膜的过度牵拉,容易造成盆底肌肉撕裂、神经损伤等,这些损伤在产后若未得到良好修复,就可能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多胎妊娠、巨大胎儿、难产等情况会进一步增加妊娠分娩对盆底的损伤风险。
2.肥胖: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压。过多的腹部脂肪形成的压力会作用于盆底,长期如此会导致盆底支持结构逐渐松弛,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过高的人群患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例如,BMI≥30的肥胖者,其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是正常体重者的数倍。
3.慢性咳嗽: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患者,会反复出现咳嗽症状,导致腹压反复急剧升高。长期的腹压增高会削弱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持续咳嗽,使得腹压频繁增加,对盆底造成慢性损伤,增加了患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
三、其他相关因素
1.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压力性尿失禁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压力性尿失禁,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盆底组织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来发挥作用,但具体的遗传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来明确。
2.医源性因素:某些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盆底重建手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对盆底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增加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此外,一些膀胱颈部手术等也可能影响尿道的正常功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