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怎么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与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止血药物)、内镜治疗(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外科治疗(出现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合并穿孔、幽门梗阻等情况时考虑手术及根据具体病情选手术方式),不同患者需综合考量各因素进行相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观察呕血、黑便情况以及神志变化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机体耗氧量,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比如儿童患者,卧床休息可避免因活动过度加重出血风险;老年患者卧床能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等风险。
禁食与胃肠减压:出血期间需禁食,通过胃肠减压抽出胃内容物,一方面可观察出血情况,另一方面能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从而有利于止血。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平时活动量较大的患者,胃肠减压能更好地控制胃部状况;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禁食和胃肠减压有助于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对胃部出血的不利影响。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出血的量和速度,及时补充血容量,可输入晶体液、胶体液或输血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补充血容量时需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对于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来调整补液量。
二、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并促进溃疡愈合。例如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胃内酸度,减少再出血风险。
止血药物:可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洗胃,通过局部收缩血管起到止血作用;也可使用全身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需调整用药相关考量。
三、内镜治疗
内镜下止血:对于适合内镜治疗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操作,如注射止血剂、使用电凝止血、夹闭止血等。内镜治疗能直接针对出血病灶进行处理,止血效果较为确切。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需考虑其配合度等因素,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麻醉等特殊处理下进行内镜操作,老年患者则要评估其心肺等功能能否耐受内镜操作。
四、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对于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后进行栓塞治疗。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出血部位明确且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但需要专业的介入操作团队,并且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老年患者或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评估能否耐受介入治疗。
五、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若患者出现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合并穿孔、幽门梗阻等情况时,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等因素来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例如年轻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