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睡觉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小孩睡觉打呼噜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睡姿不当和腺样体生理性肥大;病理性原因有上呼吸道疾病(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先天性结构异常(先天性喉软骨软化、鼻后孔狭窄或闭锁)、其他系统疾病(肥胖)。发现小孩打呼噜应观察情况,持续或伴异常症状要就医,还需注意生活方式预防。
一、生理性原因
1.睡姿因素:小孩在睡眠时,如果头部姿势不当,比如枕头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气道不畅,从而引起打呼噜。例如,当颈部过度弯曲或伸展时,气道受到压迫,气流通过受阻就容易产生呼噜声。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颈部肌肉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孩中较为常见,一般调整睡姿后症状可缓解。
2.腺样体生理性肥大:儿童时期,腺样体(咽扁桃体)会经历生理性增生阶段。通常在6岁左右达到最大,之后逐渐萎缩。在生理性肥大较为明显时,可能会部分阻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导致通气不畅,进而出现睡觉打呼噜的现象。这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生理性原因,多数孩子在青春发育期后腺样体可自行萎缩,打呼噜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二、病理性原因
1.上呼吸道疾病
鼻炎、鼻窦炎:小孩患有鼻炎或鼻窦炎时,鼻腔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鼻腔狭窄,影响通气。例如,过敏性鼻炎患儿,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水肿加重,通气受阻,睡眠时就容易打呼噜。炎症还可能蔓延至鼻咽部,进一步影响气道通畅。
扁桃体肥大:扁桃体是呼吸道的免疫器官,当受到反复感染等刺激时,会发生肥大。过度肥大的扁桃体可阻塞咽部气道,使气流通过受阻,引起打呼噜。特别是在儿童期,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容易导致扁桃体肥大,这在学龄儿童中较为常见。
2.先天性结构异常
先天性喉软骨软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喉软骨发育不良,出生后喉部组织软弱松弛,吸气时喉部组织塌陷,喉腔变小,从而引起气道梗阻,出现打呼噜的症状。这种情况在早产儿或母亲孕期营养缺乏的小孩中相对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喉软骨逐渐发育成熟,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
鼻后孔狭窄或闭锁:先天性鼻后孔狭窄或闭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会导致鼻腔与咽部的通道狭窄,影响空气正常流通,使得小孩在睡眠时主要靠口腔呼吸,进而出现打呼噜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手术等医疗手段进行干预治疗。
3.其他系统疾病
肥胖:肥胖的小孩颈部脂肪堆积较多,气道周围脂肪沉积会压迫气道,导致气道狭窄,增加打呼噜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肥胖儿童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还可能影响小孩的呼吸系统功能,进一步加重打呼噜的程度。
当发现小孩睡觉打呼噜时,家长应首先观察孩子打呼噜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白天嗜睡等。如果打呼噜情况持续存在或伴有上述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鼻内镜检查、腺样体检查、睡眠监测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同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控制孩子的体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减少小孩睡觉打呼噜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