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回事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有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类型,病因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气压变化等有关,耳部检查可见鼓膜内陷等,听力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需针对病因并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儿童发病率高且症状表达不清晰,成人与鼻部疾病等关系密切,需关注自身健康及正确调节中耳气压以保障耳部健康。
分泌性中耳炎
病因: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儿童咽鼓管短、平、宽的解剖特点使其更易患分泌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后咽鼓管黏膜水肿,导致管腔阻塞是常见诱因;过敏反应可引起咽鼓管和中耳黏膜水肿,也会增加发病风险。成人中,鼻咽癌等疾病可能因阻塞咽鼓管咽口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小儿患者可能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由于小儿不能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家长需多留意其日常行为变化。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病因:通常发生在乘坐飞机、潜水等气压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咽鼓管不能及时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平衡,导致中耳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引起中耳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积液。
临床表现:耳痛是常见症状,可为刺痛或胀痛,还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飞行或潜水过程中或之后出现上述表现需考虑该病。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
耳部检查:通过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鼓室积液时鼓膜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有时可见液平面。
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法,典型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图为B型或C型。B型图表示中耳负压且有积液,C型图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需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若是过敏因素导致,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对于因鼻咽部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
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可以通过咽鼓管吹张术等方法,促进咽鼓管通畅,改善中耳通气。儿童进行咽鼓管吹张时需注意操作方法和力度,避免造成损伤。
不同人群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
特点:儿童咽鼓管解剖结构使得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且小儿耳部症状表达不清晰,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听力、耳部不适相关表现,如小儿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等情况。
注意事项:要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在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环境时,可通过吞咽、咀嚼等动作帮助平衡中耳气压。一旦发现儿童有听力异常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成人
特点:成人非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与鼻部疾病、自身免疫等因素关系更密切,如鼻咽癌患者易并发分泌性中耳炎。
注意事项:成人要关注自身耳部及鼻部健康状况,如有鼻塞、涕中带血等症状需及时排查鼻咽部疾病。在进行潜水、乘坐飞机等活动时,要正确进行中耳气压调节操作。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了解其定义、诊断、治疗及不同人群特点等方面内容,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该疾病,保障耳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