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诱发,有典型症状,非药物干预包括休息、多饮水、保持环境适宜,药物治疗视病毒或细菌感染情况而定,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诱因来预防
一、急性咽喉炎的识别
急性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环境因素(如干燥、粉尘、化学气体刺激等)、用声过度等诱发。其典型症状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可伴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较严重表现。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般休息: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嗓,让咽喉得到充分的放松,利于恢复。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儿童则需根据年龄保证相应时长睡眠,如幼儿可能需要12-14小时左右。
多饮水: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部黏膜湿润,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稀释痰液等。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毫升,儿童可根据年龄适量饮水,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摄入100-150毫升左右。
保持环境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室内温度维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70%。干燥环境可能加重咽喉不适,可使用加湿器等调节湿度;空气质量差时可通过空气净化器改善。
三、药物治疗相关原则
病毒感染为主时:一般可自愈,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但若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可对症处理。如儿童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以缓解症状为主,避免盲目使用成人抗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时: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脓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对青霉素不过敏者)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患者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咽喉炎需格外关注,因儿童咽喉部解剖结构特殊,易出现喉水肿导致呼吸困难。若儿童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标准,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急性咽喉炎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同时用药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孕妇:孕妇患急性咽喉炎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能通过非药物干预缓解的尽量先不用药,若需用药应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五、预防建议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00克、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左右;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饮食。适度运动,成年人每周可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儿童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避免诱因: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粉尘多或有化学气体刺激的环境中,在雾霾天气等外出时佩戴合适的口罩,减少咽喉受刺激的机会。注意用声适度,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