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减退表现为全身症状(乏力、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腹胀等)、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增多、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等);门静脉高压表现为脾大及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腹水;其他表现有黄疸、肝性脑病等。
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患者常有乏力、消瘦等表现,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机体合成代谢功能障碍,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所致。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基础代谢率降低等因素,乏力等症状更为明显;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的患者,本身因酒精对身体的消耗,更容易出现消瘦等全身状况的改变。
(二)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最为常见,是因为肝功能减退影响消化酶的合成与分泌,导致胃肠黏膜淤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对于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加重,进而影响营养状况。
2.腹胀:多为晚期症状,与胃肠淤血、腹水形成、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腹胀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三)出血倾向和贫血
1.出血倾向: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是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等原因引起。老年患者凝血功能本身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出血情况。
2.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减退致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等因素所致。
(四)内分泌紊乱
1.雌激素增多: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睾丸萎缩、乳房发育等;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闭经等。这是因为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
2.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醛固酮增多导致钠水潴留,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水重吸收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可引起尿量减少、腹水形成。
二、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一)脾大及脾功能亢进
脾脏因门静脉高压淤血而肿大,进而出现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减少。长期脾功能亢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感染风险更高。
(二)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最具临床意义的侧支循环,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病情凶险。
2.腹壁静脉曲张:可在腹壁见到迂曲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外观呈海蛇头样。
(三)腹水
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腹部膨隆,呈蛙状腹,可伴有腹胀等不适。腹水的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有关。
三、其他表现
(一)黄疸
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及胆道梗阻等原因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引起。如果是由肝炎病毒活动导致的肝硬化,黄疸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情活动进展。
(二)肝性脑病
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其发生与肝功能减退,代谢紊乱,血氨等毒性物质增高有关。对于有肝性脑病既往史的患者,更需密切监测,预防其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