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了智齿要注意什么
拔牙后需从伤口护理、饮食、休息与活动、出血与疼痛观察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护理。伤口护理要注意咬棉球时间、保持口腔清洁;饮食要吃温凉软食;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观察出血和疼痛情况;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需注意的方面。
一、伤口护理
1.咬棉球: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棉球压迫止血,一般咬30-40分钟后吐出,要注意棉球不能咬太久,也不能过早吐掉,否则易引起出血。对于儿童,家长要在旁协助,安抚儿童情绪,让其配合咬棉球。
2.保持口腔清洁:拔牙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防止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24小时后可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饭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感染伤口的风险。老年人因口腔感觉可能不如年轻人敏锐,更要注意刷牙漱口时的力度和方法,避免损伤牙龈。
二、饮食注意
1.食物温度:拔牙后应吃温凉的食物,避免过热食物导致血管扩张,引起出血。例如可以吃温凉的粥、面条等。儿童可能喜欢吃热的食物,家长要提前将食物放凉至合适温度再给儿童食用。
2.食物质地:要吃软食,避免吃坚硬、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坚硬食物可能会刮擦伤口,辛辣食物会刺激伤口,不利于愈合。比如不能吃坚果、油炸食品、辣椒等。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素食者,要确保软食中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
三、休息与活动
1.休息:拔牙后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血压升高引起出血。一般建议休息1-2天。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休息时间可适当延长,且休息时尽量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头部充血。
2.活动:拔牙后不要用力吮吸伤口,也不要频繁吐口水,这些动作都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儿童好奇心强,可能会不自觉地做这些动作,家长要多加留意并及时制止。
四、出血与疼痛观察
1.出血观察:拔牙后唾液中带少量血丝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如吐出较多鲜血、口腔内形成血肿等,要及时就医。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口腔及面色等情况,若儿童不断吞咽,可能提示有出血情况。
2.疼痛观察:拔牙后可能会有轻微疼痛,一般1-2天会逐渐缓解。如果疼痛剧烈或持续加重,可能是伤口感染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诊。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可能降低,更要留意是否有异常的疼痛表现。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拔牙后家长要格外关注,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伤口情况。要确保儿童遵守上述伤口护理、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避免儿童用手触摸伤口,同时要给予儿童心理安抚,缓解其紧张情绪。
2.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后愈合相对较慢,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和休息。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控制好基础疾病,因为高血压可能导致出血加重,糖尿病不利于伤口愈合,需在医生指导下平稳控制基础疾病。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拔牙要谨慎,尽量选择在妊娠期4-6个月相对安全的时期进行。拔牙前后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护理,因为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且某些药物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