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感冒怎么办
小孩感冒需进行观察与监测,包括体温和症状观察;要进行一般护理与非药物干预,如保证休息与适宜环境、调整饮食、鼻部护理;有就医指征时需及时就医,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是特殊人群,需特殊注意护理。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小孩感冒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不同,婴儿核心体温(肛温或耳温)36.5~37.5℃,口温36.3~37.2℃,腋温36~37℃,若腋温≥37.5℃或肛温≥38℃可认为发热,需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6月龄以上儿童,发热时若精神状态尚可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若体温≥38.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用药。
2.症状观察:留意小孩感冒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鼻塞、咽痛等的严重程度及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喘息、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异常表现,若出现呼吸急促(婴儿<2月龄呼吸频率≥60次/分,2~12月龄≥50次/分,1~5岁≥40次/分)、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一般护理与非药物干预
1.休息与环境:保证小孩充足的休息,提供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22~25℃)、湿度适宜(50%~60%)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小孩身体恢复。
2.饮食调整:鼓励小孩多饮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发热引起的脱水及稀释痰液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感冒期间辅食添加需遵循原有规律,避免引入新的辅食种类,防止引起胃肠道不适。
3.鼻部护理:若小孩有流涕、鼻塞症状,可使用生理盐水鼻喷雾剂进行鼻腔护理,年龄较小的婴儿可先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再用吸鼻器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缓解因鼻塞引起的不适。
三、就医指征
1.需立即就医的情况:当小孩感冒后出现持续高热(腋温≥39℃)不退,或体温虽未达高热但伴有精神极差、哭闹不止、反应迟钝等情况;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频繁呕吐、剧烈头痛;抽搐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建议就医的情况:感冒症状持续超过1周仍无明显缓解,或病情有加重趋势,如咳嗽加重、出现咳痰带血、流涕转为黄绿脓涕等;小孩为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缺陷病等)时感冒后也建议及时就医,因为这类特殊人群感冒后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和干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感冒后更易出现病情变化,护理时需格外小心,保持体温稳定尤为重要,维持体温在36.5~37.5℃,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精神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感冒后,心脏负担可能加重,需密切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口唇发绀等情况,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儿童感冒后呼吸道症状可能更严重,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感冒后感染可能不易控制,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和治疗,避免接触感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