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和尿路感染有什么区别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泌尿生殖系统黏膜,有相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诊断,用抗生素治疗且性伴侣需同时治疗;尿路感染常见病原体多样,传播途径多,分上下尿路感染,有不同临床表现,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可诊断,根据情况选抗生素并去除易感因素,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等肠道杆菌,此外还有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其传播途径多样,可由上行感染(细菌从尿道上行至膀胱、肾脏等)、血行感染(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泌尿系统)、淋巴道感染等引起,在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中病原体分布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由于尿道短宽直,更易发生大肠杆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
感染部位方面
淋病:主要感染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男性淋病常见症状为尿道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等,女性淋病可累及宫颈、尿道等,出现宫颈充血、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也可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等。
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和尿道感染,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等;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脏和输尿管感染,除了有膀胱刺激征外,还常有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以及肾区叩击痛等局部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部位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尿路感染可能全身症状更明显,定位相对困难。
临床表现方面
淋病:男性急性淋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起初尿道不适,逐渐出现尿痛、尿频,尿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之后变为脓性,量多;女性淋病症状相对男性更不典型,约60%女性感染淋病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有症状者可表现为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宫颈红肿等,若untreated,可引起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生育等。
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需要排尿)、尿痛(排尿时尿道或会阴部烧灼感、刺痛感)。上尿路感染除了膀胱刺激征外,全身症状较明显,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同性别表现有差异,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尿路感染容易复发,与生理结构等因素有关。
诊断方法方面
淋病:实验室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可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也可进行核酸扩增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快速、敏感地检测淋病奈瑟菌。
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尿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若培养出细菌且菌落计数有意义(如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CFU/ml可确诊),同时结合患者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儿童尿路感染,留取标本相对困难,需特别注意标本的正确采集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治疗方面
淋病:治疗常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等,需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原则,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和治疗,治疗后要进行随访复查。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等选择抗生素,下尿路感染一般疗程较短,上尿路感染疗程相对较长,同时要注意去除易感因素,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等,对于儿童尿路感染,选择抗生素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