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引起尿道炎
尿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损伤、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结石或狭窄、先天性尿道畸形)以及局部抵抗力降低(个人卫生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女性因尿道短宽且距肛门近、青少年等性生活频繁人群、老年人尿道黏膜脆弱、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不注意尿道清洁及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易患尿道炎。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细菌,它可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尿道引发感染。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受到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侵袭。性生活是细菌感染尿道炎的一个重要诱因,性生活时会将外部细菌带入尿道,增加感染风险。此外,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血糖高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的尿道炎。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也可引起尿道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中,尤其是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的几率较高。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由于性生活相对较频繁,若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感染风险增加。
3.淋球菌感染: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属于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感染淋球菌导致尿道炎的可能性较大,这种情况在性活跃期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20-40岁左右性活跃的人群。
二、尿道损伤
1.器械检查损伤:当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时,如导尿等操作,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使尿道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尿道炎。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下降,尿道黏膜相对脆弱,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时更易造成损伤,进而增加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2.性生活损伤: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擦伤,为病原体的入侵打开门户。年轻人群中性生活较频繁且力度较大时,发生性生活损伤导致尿道炎的情况相对较多。
三、尿道梗阻
1.结石或狭窄:尿道结石可引起尿道梗阻,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停留,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尿道炎。男性前列腺增生也可能导致尿道梗阻,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进而增加了尿道炎的发病几率。
2.先天性尿道畸形:先天性尿道畸形如尿道狭窄等情况,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使尿道内环境改变,容易引发尿道炎。这类情况在出生时就存在尿道畸形的人群中较为常见,需要在儿童时期就密切关注尿道的发育情况。
四、局部抵抗力降低
1.个人卫生不佳:不注意尿道局部的清洁卫生,会使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尿道局部滋生。尤其是女性,若不经常清洗外阴、更换内裤,更容易导致尿道炎的发生。儿童由于自身清洁意识较差,家长若没有帮助其做好尿道局部的清洁,也容易出现局部抵抗力降低而引发尿道炎的情况。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力受到抑制,局部尿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尿道炎。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意加强尿道局部的防护以及定期监测尿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