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炎是什么病
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病因有经咽鼓管等途径及常见致病菌,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和局部症状如耳痛、流脓等,分为急性和慢性,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药物和手术,要积极预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
1.感染途径
最常见的是经咽鼓管途径感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乳突气房。儿童的咽鼓管短、宽、直,更易使感染扩散至乳突。例如,儿童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细菌容易沿着咽鼓管进入乳突,引发乳突炎。
少数可因外耳道感染直接蔓延,如严重的外耳道炎可波及乳突部。
血行感染少见。
2.致病微生物: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儿童患者发热较为明显,且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例如,儿童患乳突炎时,体温迅速升高,精神状态差,表现为烦躁不安等。
2.局部症状
耳部症状:患侧耳痛明显,疼痛可放射至头部,急性乳突炎时耳痛剧烈,呈搏动性或跳痛;耳流脓,鼓膜穿孔后耳流脓可暂时增多,但如果引流不畅,流脓可减少;听力减退,由于炎症累及中耳结构,影响声音的传导,导致听力下降。
乳突部皮肤红肿,乳突区有压痛,婴幼儿乳突骨膜较厚,乳突炎时可出现乳突部肿胀。
三、分类
1.急性乳突炎
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转变而来,起病较急,症状如上述全身及局部表现。
2.慢性乳突炎
可由急性乳突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也可因长期的中耳炎症刺激导致。患者耳内间断或持续流脓,听力不同程度减退,乳突部可有轻度压痛,乳突X线或CT检查可见乳突气房模糊、密度增高。
四、诊断
1.体格检查
检查耳部可见鼓膜充血、穿孔,乳突部皮肤红肿、压痛。
2.影像学检查
乳突X线检查早期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晚期可见房隔破坏;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乳突气房的病变情况,如气房内积液、骨质破坏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早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致病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可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给药。
2.手术治疗
当鼓膜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或乳突气房融合、骨质广泛破坏时,需行乳突切开术,清除乳突内的炎性组织。
六、预防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预防
积极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乳突炎的关键。例如,儿童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后,应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确保炎症得到彻底控制。
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更易患乳突炎,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耳部健康,若儿童患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时,要警惕引发中耳炎进而导致乳突炎的可能。一旦儿童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患乳突炎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应加强对老年人耳部感染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耳部疾病,预防乳突炎的发生。同时,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