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气管切开术及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考虑。一般治疗有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药物治疗包括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消肿及有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严重喉梗阻经药物治疗无效时行气管切开术;儿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成人要调整生活方式、关注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喉炎可能会引起喉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应让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减少耗氧量。对于成人患者也需注意休息,减少说话,使声带得到充分休息,利于喉部水肿消退。例如,安静环境可降低机体对氧气的需求,缓解喉部缺氧状况。
2.吸氧: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时,应给予吸氧治疗,纠正缺氧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氧代谢。不同年龄患者吸氧流量有所不同,儿童一般2-4L/min,成人可根据病情调整为4-6L/min等。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急性喉炎的关键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能有效减轻喉部水肿。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可口服或静脉使用。对于儿童急性喉炎,静脉使用地塞米松等能较快缓解喉部水肿,改善通气。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同时要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儿童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
2.抗生素: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如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可使用抗生素。一般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如儿童常见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等。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需根据感染证据合理应用。
三、气管切开术
1.适用情况:对于严重喉梗阻,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等情况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例如,重度喉水肿导致患者呼吸极度困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气管切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进行气管切开时要更加谨慎,操作需精细,术后要加强护理,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因为儿童气道较狭窄,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不当易引发严重后果,如套管堵塞、感染导致气道炎加重等。成人进行气管切开后也需注意切口护理,防止切口感染,同时关注气道湿化,避免气道干燥导致分泌物干结不易咳出。
四、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儿童急性喉炎病情变化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情况。儿童喉部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所以更要重视早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非严重情况优先选择雾化吸入等相对温和的治疗手段,雾化吸入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喉部,减轻水肿,且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2.成人:成人急性喉炎多与用声过度、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成人在治疗时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外,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患病期间应严格禁声休息,避免再次过度用声加重喉部损伤。同时,成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对急性喉炎的影响,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导致急性喉炎恢复缓慢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