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老是尿路感染怎么回事
女性老是尿路感染与生理结构、性生活、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机体免疫力、局部卫生等因素相关,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注意性生活相关事项、管理基础疾病等方式应对及预防,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多饮水多排尿、性生活前后清洗外阴、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及治疗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
女性尿道较短且直,长度约3-5厘米,距离肛门较近,肛门周围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容易沿着尿道侵入膀胱引发感染。这是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生理基础,由于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使得细菌更容易到达泌尿系统引发炎症。
性生活相关因素
性生活时会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性生活后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另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如性生活前后未清洁外阴等,都可能导致细菌入侵引发感染。
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
尿路梗阻:如存在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情况,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路中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进而引发尿路感染。例如,输尿管结石引起尿液梗阻,使细菌容易在局部定植生长,导致反复感染。
膀胱输尿管反流: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使得细菌容易在肾脏等部位定植,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这种情况在一些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女性中较为常见。
机体免疫力低下
当女性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身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尿路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尿液中含糖量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且不易治愈,容易反复。
局部卫生不良
不注意外阴清洁,如长时间不更换内裤、不清洗外阴等,会使外阴局部细菌滋生,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尤其是月经期间,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果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等,更易导致细菌繁殖引发感染。
应对及预防建议
个人卫生方面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注意要从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尿道。
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月经期间要勤换卫生巾,保持外阴局部的清洁卫生。
生活方式方面
多饮水,多排尿,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通过增加排尿次数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在尿道的停留时间。例如,每2-3小时排尿一次,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避免长时间憋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
性生活相关注意事项
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阴,减少细菌带入的机会。
性生活后女性应及时排尿,利用尿液的冲刷作用将可能进入尿道的细菌排出体外。
基础疾病管理
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控制饮食、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使血糖稳定。
若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情况,如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结石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结石大小等情况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治疗方法,以解除尿路梗阻等情况,预防尿路感染的反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