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口腔什么症状
口腔真菌感染有局部症状、全身因素相关表现及不同年龄人群特殊表现。局部有黏膜表面假膜形成、红斑样损害、糜烂或溃疡;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者伴全身乏力消瘦等,长期用抗菌药者因菌群失调易发病且有相应表现;儿童中新生儿有鹅口疮及相关表现,婴幼儿有拒食等;老年人口腔黏膜萎缩等致症状不典型且受基础疾病影响大
一、口腔真菌感染的局部症状
1.黏膜表面改变
假膜形成:最常见的表现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假膜,假膜可擦去,其下为充血的黏膜。例如,在新生儿鹅口疮中,口腔黏膜上会有白色凝乳状假膜,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黏膜。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在黏膜表面大量繁殖形成了这种假膜结构,真菌的菌丝和孢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可见的假膜。
红斑样损害:有时会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红斑,可为鲜红色,边界相对清楚。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这种红斑,红斑处黏膜可能比较脆弱,容易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糜烂或溃疡:严重的真菌感染可能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或溃疡,患者会感到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黏膜的糜烂和小溃疡。
二、全身因素相关的表现
1.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表现
对于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口腔真菌感染可能是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的一个局部表现。这些人群除了口腔局部的真菌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全身的乏力、消瘦等表现。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对真菌的防御能力下降,真菌更容易在口腔等局部定植和繁殖,同时全身状况也会因为基础疾病而受到影响。
2.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人群的表现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人群,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广谱抗菌药物在抑制或杀灭致病细菌的同时,也破坏了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使得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得以大量生长繁殖。这些人群除了口腔局部的真菌症状外,可能还会回忆起近期有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史,而且由于菌群失调,可能还会伴有胃肠道等其他部位的菌群失调表现。
三、不同年龄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人群
新生儿:新生儿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真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多发生在出生后2-8日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可逐渐蔓延至咽喉、食管等部位。新生儿由于口腔黏膜娇嫩,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喂养器具如果没有严格消毒,是导致新生儿口腔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婴幼儿:婴幼儿口腔真菌感染也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的白膜,同时可能会出现拒食的情况,因为口腔疼痛会影响他们进食。婴幼儿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复杂,如玩具、奶嘴等如果清洁不彻底,都可能成为真菌滋生的场所,从而引发口腔真菌感染。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口腔真菌感染时,局部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全身状况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老年人群口腔黏膜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群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口腔真菌感染,且病情可能相对顽固,局部症状可能与一般人群有所不同,同时全身的基础疾病会影响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