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咋治疗
胃出血的急救措施包括一般急救(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还有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的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及关注特殊人群特点。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休息与体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这样有助于保证脑部供血,避免因出血导致血压下降引起晕厥等情况。对于有呕血的患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血液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例如,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往往提示出血仍在继续或出血量较大。
二、补充血容量
1.输液: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和脱水情况,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或平衡液等。如果存在休克表现,可能需要输注胶体液如白蛋白等,以维持有效血容量,纠正休克状态。这是因为胃出血会导致血液丢失,进而引起循环血量不足,通过补充液体可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灌注。
三、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质子泵来减少胃酸分泌,创造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的酸性环境,促进止血。例如奥美拉唑等,研究表明其能有效降低胃内酸度,促进胃出血部位的止血。
2.止血药物:可使用如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起到止血作用。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四、内镜治疗
1.内镜下止血: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胃出血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例如,对于胃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可采用内镜下钛夹夹闭血管、电凝止血等方法。内镜治疗具有定位准确、止血效果确切的优点,能够直接针对出血病灶进行处理。
五、介入治疗
1.血管栓塞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和内镜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介入治疗。通过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注入栓塞剂进行栓塞,达到止血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严重的、难以通过其他方法止血的胃出血情况。
六、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如果胃出血是由于严重的胃溃疡、胃肿瘤等病变引起,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或存在持续大量出血危及生命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会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胃出血时往往病情变化较快,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补液速度要适当控制,防止因补液过快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2.儿童: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儿童胃出血可能与先天性胃肠道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内镜下安全的止血方法等,且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和治疗的安全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胃出血较为特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时,要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例如,某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在孕期的安全性需要谨慎评估,内镜治疗也要在充分考虑胎儿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