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尿道炎常见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尿道局部因素(尿道梗阻、尿道损伤)、机体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发病)、不良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不佳、性生活不卫生、长期憋尿)。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较为常见的细菌之一。在女性中,由于尿道较短且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经尿道逆行进入尿道引发感染。例如,女性不注意会阴部位清洁卫生时,就增加了大肠埃希菌感染尿道的风险。此外,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尿道炎。
淋病奈瑟菌也是导致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淋病性尿道炎,这在有不洁性行为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等支原体、衣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性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在性活跃的人群中,尤其是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感染风险较高。这类病原体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较为隐匿,但也会引起尿道不适等尿道炎相关症状。
3.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等可引起尿道炎。例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后,可导致生殖器部位的疱疹,同时也可能累及尿道,引起尿道炎症反应。
二、尿道局部因素
1.尿道梗阻
尿道结石、狭窄等可引起尿道梗阻。尿道梗阻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潴留,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从而增加尿道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尿道结石患者,结石堵塞尿道,使尿液引流受阻,细菌容易在局部定植引发感染。
2.尿道损伤
器械检查(如导尿)、性生活损伤等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使尿道的防御屏障受损,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炎症。比如,进行导尿操作时,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为病原体感染创造条件。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1.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同时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尿液中含糖量高,有利于细菌生长,且自身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尿道炎。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发生尿道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老年人明显增加。
2.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尿道炎。此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也极易发生尿道炎等各种机会性感染。
四、不良生活方式
1.卫生习惯不佳
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位的清洁。女性若不经常清洗外阴、更换内裤,男性若不注意阴茎的清洁等,都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在尿道周围滋生,进而引发尿道炎。例如,女性在月经期间,若不及时更换卫生巾,会增加会阴部细菌感染尿道的风险。
2.性生活不卫生
性生活前后不注意清洁,或者有不洁性行为,容易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尿道引发感染。比如,男性与患有尿道炎的女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就可能被感染尿道炎。
3.长期憋尿
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尿液中的细菌等病原体有更多时间在尿道局部繁殖,增加尿道炎的发生几率。例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为了节省时间长期憋尿,这对尿道健康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