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下智齿后有个洞怎么办
拔完下智齿后有个洞需进行术后初期基本护理,包括压迫止血及保持口腔清洁,要保护好血凝块,其是伤口愈合基础,还需注意避免刺激血凝块,同时要关注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出血、干槽症,出血时少量渗血可局部冷敷,较多需就医,干槽症2-3天出现剧痛等症状,怀疑时需就医清创处理。
一、术后初期的基本护理
压迫止血: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创放置棉球或纱布让患者咬紧,一般需压迫30-40分钟以达到止血目的,这是防止拔牙创出血形成较大血肿的重要步骤,对于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都适用,年轻体健者和老年体弱或有基础病史者都需严格遵循此操作来保障止血效果。
保持口腔清洁
唾液吞咽:拔牙后唾液中带有少量血液属正常现象,应尽量让唾液自然流入口腔后咽下,不要频繁漱口或用力吐唾液,以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或感染。对于儿童患者,需家长在旁协助监督,告知其正确的吞咽方式,避免因不恰当动作影响拔牙创愈合;对于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避免因频繁吐唾液导致血压波动。
轻柔漱口:拔牙24小时后可开始用温水轻柔漱口,目的是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等,但要注意漱口力度不能过大,防止冲掉血凝块。例如可以使用温和的含漱液,轻轻含漱,每次含漱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秒即可。
二、血凝块的保护与愈合过程
血凝块的重要性:拔牙创内的血凝块是伤口愈合的基础,它可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促进组织生长。血凝块一般在拔牙后1-2天开始机化,2-3天时有上皮细胞从周围向血凝块表面生长,大约1周左右初步愈合,1个月左右基本长平,但完全骨化可能需要3-6个月。不同年龄人群愈合速度有差异,儿童愈合相对较快,老年人愈合相对较慢;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愈合可能会受到影响,需更加注意口腔护理和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愈合。
避免刺激血凝块:在拔牙后的恢复期间,要避免用患侧咀嚼食物,也不要用舌头舔舐或吸吮拔牙创,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从而引起出血、疼痛加剧甚至干槽症等并发症。比如儿童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用舌头去舔拔牙创,家长要及时进行引导纠正;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拔牙后需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产生的负压会影响血凝块的稳定。
三、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对
出血:如果拔牙后唾液中持续有较多新鲜血液,属于异常出血情况。少量渗血可通过局部冷敷等方式处理,在拔牙侧的面部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左右可重复一次;如果出血较多,需及时返回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处理,可能需要重新放置棉球压迫止血或采取其他止血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口腔出血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出现出血情况要更及时处理。
干槽症
症状表现:干槽症一般在拔牙后2-3天出现,表现为拔牙创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放射,拔牙创内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有恶臭。
预防与处理:预防干槽症要注意上述的血凝块保护等措施。一旦怀疑出现干槽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对拔牙创进行清创处理,然后放置碘仿纱条等促进愈合。对于不同人群,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干槽症,若发生干槽症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时更要重视干槽症的预防和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