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佝偻病怎样查出来
小孩佝偻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液生化检查、骨骼X线检查、骨密度检查等进行诊断,临床有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等表现,血液生化检查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钙磷、碱性磷酸酶有相应变化,骨骼X线检查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骨密度检查可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检查时要考虑年龄等因素,户外活动少等情况要警惕,早产、双胎等高危人群需密切监测
一、临床症状观察
小孩佝偻病早期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等,年龄较小的婴儿还可表现为多汗,尤其头部多汗,与室温无关,因为多汗刺激头皮,婴儿常摇头擦枕,导致枕秃。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骼改变,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6月龄以内婴儿可见颅骨软化,用手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可有乒乓球样感觉;8-9月龄以上婴儿可见方颅,头型呈方形;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胸廓畸形,如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站立行走后可出现下肢畸形,如O型腿或X型腿等。
二、血液生化检查
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测定:这是诊断佝偻病的重要指标,血清25-(OH)D水平反映了机体维生素D的储存情况。血清25-(OH)D正常范围一般为20-100ng/mL,当血清25-(OH)D<20ng/mL时提示维生素D缺乏,<12ng/mL时可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血清钙、磷测定:早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血钙×血磷)常低于30,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导致血钙、血磷水平异常。后期血钙、血磷均降低。
3.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时明显升高,因为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促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碱性磷酸酶合成增多,以维持血钙正常水平,但此酶升高非特异性,一些生理情况如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也可升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三、骨骼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观察骨骼的改变,对于佝偻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初期X线可无明显变化;激期可见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等;恢复期可见骨骺端钙化带重新出现,密度增浓,骨骺软骨盘宽度恢复正常。不同年龄阶段的骨骼X线表现有其特点,对于婴幼儿的长骨,重点观察腕部、膝关节等部位的X线改变。
四、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可以反映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强度等情况。佝偻病患儿骨密度可降低,通过骨密度仪检测,能辅助诊断佝偻病以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越小,骨密度相对越低,但佝偻病患儿的骨密度会明显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骨密度范围。
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孩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在检查时的配合程度和检查方法的选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婴儿进行颅骨软化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对婴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进行血液生化检查时,要根据小孩的体重等情况合理采集血液样本。同时,要结合小孩的生活方式,对于户外活动较少、日照不足的小孩,更要警惕佝偻病的发生,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果小孩有早产、双胎等病史,属于佝偻病的高危人群,应更加密切地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