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分几种
颈椎病常见分类包括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因颈椎间盘退变等致神经根受压刺激,有上肢放射性疼痛等表现;脊髓型由颈椎退变致脊髓受压,有四肢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交感神经型因颈椎退变刺激交感神经末梢致功能紊乱,有多种症状;椎动脉型因颈椎退变致椎动脉受压刺激致供血不足,有发作性眩晕等表现,各型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发病风险受不同因素影响。
一、颈椎病的常见分类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等原因,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颈椎的椎体、椎间盘等结构发生变化,如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可直接压迫相邻的神经根,引起神经根的炎症反应等。
2.临床表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是其典型表现,疼痛可从颈部放射至肩部、上臂、前臂及手指等部位,同时可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在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症状可能会加重。例如,患者颈部活动时,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进一步增强,从而使疼痛等症状更明显。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长期低头工作、颈部外伤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对于有长期伏案工作史的人群,颈椎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进而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脊髓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多因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压。颈椎的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因素均可对脊髓产生直接的压迫,影响脊髓的正常传导功能。
2.临床表现:患者会出现四肢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早期可能表现为下肢麻木、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肢精细动作困难,如拿筷子、系纽扣等不灵活,严重时可出现二便失禁等。该型颈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尤其是有颈椎退变基础且长期颈部不良姿势的人群。中老年人颈椎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若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低头等,会加速脊髓受压的进程。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颈椎退变等因素刺激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颈椎的病变影响了交感神经的正常传导,从而引发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
2.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多种症状。由于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其症状表现多样。不同性别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紧张、颈部不良姿势等可能是诱发因素。女性在生理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内分泌等发生变化,可能对交感神经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增加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风险;而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进一步影响颈椎的力学平衡,诱发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1.发病机制:颈椎退变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的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压迫椎动脉,使其管腔狭窄,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常与颈部活动有关。例如,头部转动到某一位置时,椎动脉受压加重,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颈部外伤史、长期颈部不良姿势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颈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椎动脉周围的结构,导致椎动脉受压;长期颈部不良姿势会使颈椎力学结构改变,逐渐影响椎动脉的正常血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