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一定要拔吗
智齿是否拔除需分情况而定。位置正常且有良好咬合关系、完全骨埋伏且无任何症状的智齿可不拔;反复发炎、引起邻牙病变、导致咬合紊乱、有囊肿或肿瘤形成倾向的智齿则需拔。儿童、妊娠期女性、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的人群有特殊情况,儿童期需密切观察,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拔牙,患某些系统性疾病者需评估全身状况后再决定是否拔牙。
一、不需要拔除的情况
1.位置正常且有良好咬合关系:部分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与对颌牙能够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没有反复发炎等不适症状。例如,通过口腔检查,拍摄口腔X线片(如曲面体层片等)可以清晰看到智齿的位置,其牙长轴与邻牙长轴平行,周围牙龈组织没有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这种情况下智齿可以保留,不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等。
2.完全骨埋伏且无任何症状:有些智齿完全埋伏在颌骨内,与周围组织没有产生不良影响,也没有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由于拔除智齿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创伤和风险,在密切观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保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智齿的变化情况即可。
二、需要拔除的情况
1.反复发炎的智齿:智齿冠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况,由于智齿部分萌出,牙冠与周围牙龈之间形成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反复发炎,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甚至发热等症状。据相关研究统计,约有一定比例的智齿会反复引发冠周炎,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拔除。
2.引起邻牙病变的智齿:智齿的生长可能会对邻牙造成影响,例如导致邻牙牙根吸收、邻牙龋坏等。通过口腔检查和X线片可以发现邻牙与智齿之间的关系异常,邻牙因为智齿的存在而受到损害,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邻牙进一步受损,需要拔除智齿。
3.导致咬合紊乱的智齿:少数智齿的萌出会打破原有的咬合平衡,引起咬合紊乱,长期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等问题。通过咬合检查等可以发现这种咬合关系的异常,此时需要拔除智齿来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
4.有囊肿或肿瘤形成倾向的智齿:个别智齿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颌骨内囊肿或肿瘤的形成,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相关病变与智齿有关,这种情况下必须拔除智齿以消除隐患。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儿童时期智齿一般还未萌出,或者处于萌出前期。如果是儿童阶段发现智齿相关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例如,对于一些先天性智齿发育异常但没有症状的儿童,需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因为儿童时期颌骨还在发育,过早拔除智齿可能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智齿发炎的风险可能增加。在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进行智齿拔除手术,因为前3个月拔牙可能会引起流产等风险,后3个月拔牙可能会引起早产等风险。在妊娠期中间相对安全的时期,如果智齿必须拔除,需要在严格的口腔操作规范下进行,并且要向患者充分说明风险。
3.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的人群: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未控制的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拔除智齿可能会带来较大风险。在拔牙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如心脏病患者需要评估心功能情况,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才能考虑是否进行智齿拔除手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