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怎么分期
肝性脑病采用WestHaven分期标准分为四期,0期为潜伏期即轻微肝性脑病,有肝病基础者需定期检查早期发现;1期是前驱期,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伴扑翼样震颤;2期为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睡眠障碍等症状加重,有神经体征;3期是昏睡期,处于昏睡可唤醒状态,有扑翼样震颤等;4期为昏迷期,不能唤醒,有不同程度昏迷表现,儿童和老年肝性脑病有特殊情况需特殊对待和护理。
0期(潜伏期):又称为轻微肝性脑病。患者无行为、性格异常,无神经系统病理征,脑电图正常,但心理智能测验(如数字连接试验、符号数字试验等)和诱发电位检查可发现异常。此期主要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代谢紊乱,使得大脑的神经递质等发生改变,但还未出现明显的临床可察觉的症状。对于有肝病基础的人群,如肝硬化患者等,需要定期进行心理智能等检查来早期发现,因为这一期如果能早期干预,可能会阻止病情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
1期(前驱期):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昼睡夜醒)、行为异常等。患者的神经系统查体可无明显异常,但可能会出现扑翼样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此期的发生与肝脏对毒性物质的代谢清除能力下降有关,肠道产生的氨等毒性物质进入体循环后影响大脑功能。对于有肝病的患者,若出现性格和行为的轻微改变,应警惕肝性脑病前驱期的可能,及时就医评估。
2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患者定向力(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和理解力减退,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模糊,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等。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神经系统检查可出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等。这是因为更多的毒性物质影响了大脑的神经传导和功能,使得大脑的高级功能进一步受损。对于此期患者,需要加强护理,避免患者发生意外,因为患者的意识和行为异常可能导致摔倒等情况。
3期(昏睡期):患者处于昏睡状态,但可以被唤醒。醒时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锥体束征常呈阳性。此期肝脏功能进一步恶化,更多毒性物质蓄积在体内影响大脑,患者的意识状态明显下降。对于昏睡期患者,护理上要注意防止误吸等情况,因为患者可能在昏睡中出现呕吐等情况。
4期(昏迷期):患者昏迷,不能被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此期大脑功能严重受损,几乎所有的肝脏代谢解毒功能严重障碍,大量毒性物质积聚。对于昏迷期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肝性脑病,由于儿童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其分期可能有一些特殊表现,且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脏等器官有损害的药物;对于老年肝性脑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分期判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更差,对毒性物质的耐受能力更低,需要更加细致地监测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