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压力性尿失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妊娠与分娩时盆底支持结构变化、难产等直接损伤神经肌肉,年龄增长致盆底组织退行性变、雌激素下降等,肥胖使腹压增加致盆底松弛,盆腔手术损伤神经肌肉,慢性便秘、咳嗽致腹压升高影响盆底,遗传因素可能致盆底组织发育异常或薄弱,长期吸烟影响胶原纤维致盆底弹性下降,缺乏体育锻炼使盆底肌肉松弛无力等。
一、妊娠与分娩因素
妊娠期间,子宫逐渐增大,会对盆底肌肉和筋膜造成持续的压力,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分娩过程,尤其是难产、产程过长、巨大儿分娩等情况,会对盆底神经、肌肉造成直接的损伤。有研究表明,经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明显高于剖宫产的女性。例如,在多胎妊娠、多次分娩的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会进一步升高,这是因为多次妊娠和分娩加重了盆底组织的损伤程度。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盆底组织会出现退行性变。老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变薄、萎缩,盆底肌肉松弛,从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能会影响排尿功能,间接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一般来说,50-7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肥胖因素
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增加腹部的压力,长期的高腹压状态会对盆底支持结构产生持续的负荷,导致盆底肌肉和筋膜承受过大压力而逐渐松弛。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较高的人群,患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例如,BMI≥30的肥胖人群,其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
四、盆腔手术因素
盆腔区域的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盆腔肿瘤切除术等,可能会损伤盆底的神经和肌肉组织,从而引起压力性尿失禁。手术过程中对盆底结构的直接操作或术后盆腔组织的粘连、修复等情况,都可能破坏盆底的正常解剖和功能,导致控尿能力下降。例如,子宫切除术后,由于盆腔内支持结构的改变,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
五、慢性疾病因素
1.慢性便秘:长期慢性便秘患者,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导致腹压持续升高,进而影响盆底的正常功能,长期如此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研究显示,慢性便秘患者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出不少。
2.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导致长期慢性咳嗽,会使腹压反复增高,对盆底组织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长期的咳嗽动作会不断冲击盆底,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受损。
六、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家族中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个体,其发生该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导致的盆底组织发育异常或盆底支持结构的先天性薄弱有关。
七、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吸烟:吸烟会影响胶原纤维的合成,而胶原纤维对于维持盆底组织的完整性和弹性非常重要。长期吸烟的人,盆底组织的弹性会下降,从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2.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是缺乏针对盆底肌肉的锻炼。盆底肌肉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会变得松弛无力,无法很好地发挥控尿功能。例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其盆底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