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常用药有哪些
急性肠胃炎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吐、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细菌感染引起的用相应抗菌药,病毒感染主要对症支持;止吐药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泻药有吸附剂和肠黏膜保护剂;调节肠道菌群用益生菌类,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用药各有注意事项。
一、抗感染药物
(一)细菌感染相关
如果急性肠胃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但对于18岁以下人群由于可能影响软骨发育通常不推荐使用;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能会用到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等,但使用前需确认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有研究表明,诺氟沙星对于敏感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碍细菌DNA复制,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二)病毒感染相关
对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但如轮状病毒感染,一般是自限性疾病,主要依靠机体自身免疫来清除病毒。
二、止吐药物
(一)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如多潘立酮,它能促进胃肠道蠕动,调节胃肠激素的释放,从而起到止吐作用,可用于急性肠胃炎伴有呕吐症状的患者,但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影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增强胃蠕动和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
(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例如昂丹司琼,主要用于严重呕吐的情况,通过选择性阻断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羟色胺受体,发挥止吐作用,但儿童使用时需严格评估风险受益比,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不同。
三、止泻药物
(一)吸附剂
如蒙脱石散,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等,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起到保护肠道黏膜和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腹泻,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都较为安全,其作用是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二)肠黏膜保护剂
消旋卡多曲也是一种止泻药物,它通过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减少脑啡肽的降解,从而促进内源性脑啡肽介导的肠道水、电解质吸收,减少腹泻量,对于儿童急性肠胃炎腹泻有一定疗效,但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使用,因为不同体重儿童的药物代谢和剂量需求不同。
四、调节肠道菌群药物
(一)益生菌类
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急性肠胃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肠道菌群失衡在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益生菌能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有研究显示益生菌可以缩短急性肠胃炎的病程,不同年龄人群都可以使用,但婴幼儿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剂型和剂量符合儿童特点,避免出现误服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如果患有急性肠胃炎,在选择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蒙脱石散相对比较安全;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关注;儿童急性肠胃炎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在选择止吐、止泻等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精确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