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怎么检查的呢
尿常规检查需留取清洁中段尿,白细胞等指标异常有相应意义,不同人群留尿有注意事项;尿细菌学检查中尿培养可明确细菌感染及致病菌,不同人群留尿有要求,尿液涂片镜检可初步判断细菌;影像学检查里超声检查能观察泌尿系统形态结构,不同人群检查有注意要点,静脉肾盂造影适用于特定情况,不同人群有检查限制。
指标及意义: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当泌尿系统有感染时,白细胞会聚集来对抗病菌,从而使白细胞计数增多;亚硝酸盐试验阳性也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因为某些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能将尿液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尿蛋白若有少量升高也可能与感染导致的肾脏轻微损伤有关;尿红细胞若增多可能是感染累及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引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留取尿液时需注意避免污染,婴幼儿可能需要特殊的留尿方法;女性在月经期间留尿可能会影响结果,需避开经期;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其尿路感染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尿常规检查仍需常规进行来监测泌尿系统情况。
尿细菌学检查
尿培养
操作方法:通过无菌操作收集尿液,将尿液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检测尿液中是否有细菌生长,并确定细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意义:尿培养可以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以及具体的致病菌。如果培养出常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基本可以确诊尿路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进行尿培养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防止标本污染;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尿培养阳性更能提示真实的感染情况;有留置导尿管病史的患者,尿培养对于判断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尿液涂片镜检
操作方法:将尿液离心后取沉渣涂片,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查找细菌。
意义:可以初步快速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若能找到细菌,结合临床症状也可辅助诊断尿路感染。对于一些急诊情况,可通过尿液涂片镜检快速提供初步诊断线索。在儿科患者中,由于儿童留尿可能存在困难等情况,尿液涂片镜检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男性患者,若怀疑尿路感染,尿液涂片镜检也能帮助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作用:可以观察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肾脏的大小、形态,是否有结石、积水等情况。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的解剖异常,如肾盂输尿管畸形等,这些异常可能是反复尿路感染的原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探头频率,尽量减少辐射影响;老年患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的血流情况等;妊娠期女性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在不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观察泌尿系统状况,排查是否有泌尿系统异常导致的尿路感染。
静脉肾盂造影
适用情况:对于反复发作、慢性尿路感染或者怀疑有泌尿系统畸形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静脉肾盂造影。通过向静脉注射造影剂,使泌尿系统显影,能更清晰地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情况。但该检查有一定的辐射性,并且需要患者对造影剂不过敏。在儿童患者中,除非必要,一般较少首选静脉肾盂造影,因为儿童对辐射的敏感性较高;老年患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伤,需要谨慎评估;妊娠期女性一般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除非受益大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