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有多严重
急性胆囊炎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局部有剧烈疼痛、炎症反应可致坏疽、穿孔等,全身有发热、感染性休克等表现,儿童、老年人、女性患病严重程度有差异,未及时治可转为慢性胆囊炎致不良影响。
一、急性胆囊炎的定义与基本情况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疾病。多与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管梗阻有关,细菌可从血循环或胆道逆行侵入胆囊引发感染。
二、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表现
(一)局部症状方面
1.疼痛:患者多有右上腹剧烈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疼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这种疼痛较为剧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若不及时处理,疼痛难以缓解。例如,部分患者因疼痛剧烈而辗转反侧,无法正常平卧。
2.炎症反应:胆囊局部会出现充血、水肿,炎症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情况。胆囊坏疽时,胆囊壁组织发生坏死,颜色变黑;穿孔则会导致胆汁流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表现,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可危及生命。
(二)全身表现方面
1.发热: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持续发热提示炎症处于活动状态且可能在加重。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急性胆囊炎引起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变化较快;老年人则可能发热不典型,但同样需要重视,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容易扩散。
2.感染性休克:严重的急性胆囊炎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急重症,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例如,当细菌入血引发全身性感染,导致微循环障碍,就可能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尤其是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风险更高。
三、不同人群患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差异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急性胆囊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儿童的胆囊壁较薄,炎症容易扩散,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而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右上腹疼痛、发热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迅速,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急性胆囊炎时,严重程度往往更高。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急性胆囊炎可能诱发这些基础疾病的发作。例如,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可能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加重冠心病病情。同时,老年人机体修复能力较差,炎症恢复较慢,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
(三)女性
女性患急性胆囊炎的几率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且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妊娠期女性患急性胆囊炎时,由于子宫增大可能影响胆囊的排空,炎症更容易加重,而且治疗时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对复杂。
四、急性胆囊炎可能引发的长期不良影响
如果急性胆囊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转为慢性胆囊炎,会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胆囊炎还可能导致胆囊萎缩、胆囊功能丧失等,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使患者对脂肪等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长期可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