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安的钢板不取行么
骨折后钢板是否取出需综合多因素判断,骨折愈合良好且无不适症状、特定部位(如颅骨)的钢板可考虑不取;而钢板引起不适症状、影响关节活动等功能、儿童患者因钢板影响生长发育等情况则需要取出,医生会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部分骨折钢板可考虑不取
1.骨折愈合良好且无不适症状的情况
一般情况:当骨折已经完全愈合,并且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对于一些特定部位的钢板可以考虑不取。例如,四肢长骨骨折经过规范治疗后愈合良好,且钢板位于肌肉丰厚部位,对日常生活和功能活动没有影响时。从临床研究来看,有大量病例随访显示,在骨折愈合牢固的前提下,不取出钢板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若钢板所在部位不影响其生活质量,可考虑保留钢板。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再次手术可能面临麻醉风险、术后恢复慢等问题,而保留钢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再次手术带来的额外风险。比如一位80岁的老年患者,尺桡骨骨折后钢板固定,骨折已愈合,钢板位置较深且不影响关节活动等功能,此时保留钢板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一些从事轻体力劳动或生活方式相对固定,钢板不影响其活动的人群,也可考虑保留钢板。例如一位长期在家务农但劳作强度不大的中年患者,下肢骨折后钢板固定,骨折愈合良好,钢板位置不影响其日常的轻度劳作,这种情况下保留钢板是可行的。
2.某些特定部位的钢板
颅骨钢板:在颅脑外伤等手术中使用的颅骨钢板,若患者没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且钢板固定牢固,一般可以考虑不取出。因为颅骨部位手术取出钢板风险相对较高,而且保留钢板通常也不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因颅骨骨折行颅骨钢板固定的患者,经过长期随访,未出现与钢板相关的不适症状,可保留钢板。
二、部分情况钢板需要取出
1.钢板引起不适症状的情况
局部疼痛、感染等:如果钢板周围出现持续的疼痛,或者出现钢板部位的感染,即使骨折已经愈合,也需要取出钢板。例如钢板固定部位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经检查考虑为钢板相关感染,此时必须取出钢板进行抗感染等治疗。临床研究表明,钢板相关感染若不及时取出钢板,感染难以控制,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影响关节活动等功能:对于一些钢板位于关节周围的情况,如果钢板影响了关节的活动,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需要取出钢板。比如膝关节周围的钢板,若钢板阻挡了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患者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受到明显影响,这种情况下需要取出钢板以恢复关节功能。
2.儿童患者的特殊情况
生长发育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内的钢板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例如长骨部位的钢板固定,如果不及时取出,可能会导致骨骼的生长不对称等问题。所以对于儿童骨折使用的钢板,一般建议在骨折愈合后根据具体情况尽早取出钢板,以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儿童尺骨骨折后钢板固定,在骨折愈合后,应尽快取出钢板,以保障儿童骨骼正常生长。
总之,骨折后钢板是否取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包括骨折愈合情况、患者的症状、钢板所在部位、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