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尿路感染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及局部症状(耻骨上区疼痛、尿液异常包括浑浊尿、血尿),不同人群在各症状表现上有差异,如女性更易尿频,婴幼儿发热可能是首要表现等。
一、尿路刺激症状
1.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而尿路感染患者可出现白天排尿次数多于8次,夜间排尿次数多于2次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其敏感性增高,导致频繁产生尿意。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更易出现尿频症状;而男性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病史,也可能因尿路梗阻等因素引发尿频。
2.尿急:表现为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很难控制。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受到炎症刺激,处于不稳定状态,稍微有尿液充盈就会引发强烈的排尿冲动。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憋尿等不良习惯可能会加重尿急症状,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其神经病变可能会影响膀胱的感觉功能,进而使尿急症状表现不典型。
3.尿痛:排尿时尿道或耻骨上区、会阴部有疼痛感。疼痛性质可为烧灼感、刺痛等。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在排尿过程中尿液刺激受损的黏膜引起疼痛。女性在月经期由于局部卫生等因素,更容易加重尿痛症状;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抓挠会阴部等异常行为来提示尿痛。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尿路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至38℃及以上。这是因为病原体在尿路繁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发热可能是尿路感染的首要表现,而且婴幼儿发热时可能伴有拒食、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容易出现体温波动不规律的情况。
2.寒战:常在发热之前出现,是由于细菌毒素等物质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当患者出现寒战的时候,说明炎症反应较为剧烈,此时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以及感染相关指标。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的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寒战等全身症状时,提示感染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局部症状
1.耻骨上区疼痛:膀胱区域有压痛感。这是因为膀胱炎症刺激周围组织所致。对于女性患者,若同时合并有盆腔炎等妇科疾病,耻骨上区疼痛可能会更加明显;男性患者若存在前列腺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影响耻骨上区的感觉,导致疼痛表现不典型。
2.尿液异常
浑浊尿: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细菌等成分时,可使尿液变得浑浊。这是因为尿路感染时,尿液中有炎症渗出物以及细菌等病原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尿液外观与平时不同,呈现浑浊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尿液中含糖量较高,也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尿液浑浊情况更易发生。
血尿: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血尿的出现是由于炎症导致尿道黏膜或膀胱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在老年人中,无痛性血尿需要高度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尿路感染引起血尿的可能;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尿路感染导致血尿时需要谨慎评估抗凝治疗的风险与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