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有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等临床表现,发病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口腔局部环境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可从婴幼儿喂养、免疫力低下人群、口腔卫生维护等方面预防,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鹅口疮的定义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属于真菌感染性疾病。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通常在人体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正常定植,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口腔局部环境改变时,其大量繁殖可引发鹅口疮。
二、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表现: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膜,多见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斑膜呈凝乳状,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可能会引起黏膜糜烂、出血。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哺乳困难等情况,少数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气管等部位,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鹅口疮的发病原因
1.婴幼儿因素:婴幼儿的口腔黏膜柔嫩,免疫力相对较低。如果奶瓶、奶嘴等喂养器具消毒不彻底,或者母亲的乳头不清洁,都容易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婴幼儿,由于药物影响了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也易引发鹅口疮。
2.免疫力低下人群: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人群,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侵袭而发病。
3.口腔局部环境因素:口腔不清洁、长期佩戴义齿等情况,会使口腔局部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滋生繁殖,从而增加鹅口疮的发病风险。
四、鹅口疮的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的白色斑膜表现,结合患者的病史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可取白膜少许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白色念珠菌的菌丝或孢子。必要时还可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是否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及确定其药敏情况。
五、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1.婴幼儿喂养方面:严格做好奶瓶、奶嘴的消毒工作,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清洗和煮沸消毒;母亲要保持乳头清洁,喂奶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
2.免疫力低下人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等;避免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3.口腔卫生维护: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佩戴义齿的人群要定期清洁义齿,晚上睡觉前最好取下义齿,让口腔得到休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口腔情况及吃奶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喂养器具的清洁消毒,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低,口腔黏膜萎缩,更容易发生鹅口疮。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如有牙齿缺失等情况应及时修复,以维持口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要积极控制自身的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
3.免疫缺陷人群:这类人群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如避免长期处于不卫生的环境中,尽量减少与可能携带白色念珠菌人群的密切接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