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就是扁桃体炎吗
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炎在解剖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均有差异。解剖部位上腺样体在鼻咽部,扁桃体主要在口咽部;病因分别与炎症刺激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有关;临床表现有鼻塞、张口呼吸等和咽痛、发热等不同;诊断分别通过鼻咽镜等和体格检查等;治疗上腺样体肥大轻时保守,严重时手术,扁桃体炎急性用抗生素等,慢性反复发作者可手术。
一、概念与解剖部位差异
1.腺样体: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一般6-7岁达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具有免疫功能,参与上呼吸道的免疫防御。
2.扁桃体: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等,通常所说的扁桃体一般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左右各一,也是淋巴组织,同样在儿童期发挥免疫作用。所以二者解剖部位不同,腺样体在鼻咽部,扁桃体主要在口咽部。
二、病因差异
1.腺样体肥大病因:多与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及其邻近部位(如鼻窦、鼻腔、扁桃体)的炎症反复刺激有关,炎症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例如,儿童若经常患感冒、扁桃体炎等,易引发腺样体肥大。
2.扁桃体炎病因:主要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容易侵入扁桃体而引发炎症,另外,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也可导致扁桃体炎,比如鼻窦炎的脓液流入咽部可刺激扁桃体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差异
1.腺样体肥大临床表现: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出现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听力下降等症状,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若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还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减退等。
2.扁桃体炎临床表现: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还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慢性扁桃体炎则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扁桃体大小不一,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有时可见隐窝口有干酪样栓状物。
四、诊断差异
1.腺样体肥大诊断:可通过鼻咽镜检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堵塞后鼻孔的程度;鼻咽部X线侧位片或CT检查可测量腺样体的厚度及气道狭窄程度等,从而明确腺样体是否肥大及肥大的程度。
2.扁桃体炎诊断:主要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扁桃体的外观、大小、有无脓性分泌物等,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的可能。
五、治疗差异
1.腺样体肥大治疗:如果腺样体肥大症状较轻,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等;若腺样体肥大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或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如腺样体切除术。
2.扁桃体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同时可配合使用漱口液漱口等局部治疗;慢性扁桃体炎若反复急性发作、或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等,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总之,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炎是不同的疾病,无论是解剖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还是治疗都有明显差异,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