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出现扁桃体炎是什么原因
频繁出现扁桃体炎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自身因素有免疫力低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免疫衰退,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致免疫力下降)以及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口堵塞致病原体积聚);外界因素包括病原体反复感染(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如腺病毒等反复感染)和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刺激扁桃体黏膜、气候剧烈变化致抵抗力下降)。
一、自身因素
1.免疫力低下
对于儿童来说,其免疫系统尚在发育完善过程中,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例如,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不足,当受到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或病毒(如腺病毒等)侵袭时,就容易引发扁桃体炎,并且由于免疫力未完全建立,容易频繁复发。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包括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也会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使得扁桃体炎频繁发生。
从生活方式角度来看,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比如,经常熬夜的人,身体的生物钟紊乱,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机体对扁桃体部位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增加扁桃体炎发生的频率。
2.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
扁桃体表面存在许多隐窝,正常情况下隐窝能够通过分泌黏液等方式保持相对通畅,使病原体等物质可以顺利排出。但当扁桃体隐窝口发生堵塞时,例如由于感染、炎症等因素导致隐窝口周围组织肿胀、分泌物增多等,就会使隐窝内的病原体难以排出,长期积聚在隐窝内,不断繁殖,从而反复引发扁桃体炎。儿童的扁桃体隐窝相对较深,且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影响导致引流不畅,所以儿童频繁出现扁桃体炎的情况相对较多见。
二、外界因素
1.病原体反复感染
细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发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当人体处于相对潮湿、人群密集等环境时,容易接触到该病原体。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儿童之间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而引发扁桃体炎,如果治疗不彻底或者机体抵抗力再次下降,就容易再次感染该细菌导致扁桃体炎频繁发作。
病毒感染:腺病毒、EB病毒等病毒也是引起扁桃体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人体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空气后,病毒会侵袭扁桃体部位的上皮细胞等,引起炎症反应。比如在流感流行季节,感染流感病毒的同时可能合并扁桃体的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不足以完全清除病原体,导致扁桃体炎反复发生。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排放较多的区域、雾霾天气频繁的地区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会刺激扁桃体黏膜,降低扁桃体的局部防御功能,使病原体更容易侵袭扁桃体引发炎症。例如长期生活在雾霾环境中的人群,扁桃体黏膜长期受到雾霾中有害物质的刺激,其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防御功能受损,增加了扁桃体炎发生的风险。
气候的剧烈变化也可能是诱因之一。当气温骤降时,人体的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如果没有及时增减衣物,就容易引发扁桃体炎,而且这种气候因素导致的扁桃体炎可能会因为气候的不稳定而频繁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