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由巨细胞病毒引起,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感染,有无症状和有症状感染表现,诊断可通过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测,预后因感染情况而异,可通过孕妇保健和婴儿护理预防。
一、定义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CM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宫内感染、产时感染)或水平传播(接触感染的体液等)感染婴儿。
二、感染途径
1.宫内感染:孕妇原发感染或再激活的CMV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据相关研究,孕妇原发感染胎儿的感染率约为30%-40%,再激活感染胎儿感染率相对较低,但也有5%-10%左右。
2.产时感染: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母亲含有CMV的宫颈分泌物而感染,这种感染方式的发生率相对宫内感染较低。
3.水平传播:出生后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唾液、尿液、乳汁等体液而感染,比如与感染CMV的儿童密切接触,共用玩具等可能导致感染。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感染:大部分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无明显症状,这部分婴儿占感染总数的大多数,可能在日后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抗体阳性等情况。
2.有症状感染
消化系统:可出现肝脾肿大,研究显示约10%-15%的有症状感染婴儿会出现肝脾肿大,还可能有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升高,其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可升高。
血液系统: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可低于正常范围,还可能出现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神经系统:少数婴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如小头畸形、智力发育迟缓等,但相对较少见,不过一旦出现则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四、诊断方法
1.病毒学检测
唾液、尿液、血液等标本中病毒DNA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CMV-DNA,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出是否存在CMV的核酸,阳性结果提示有CMV感染。
病毒分离:从婴儿的唾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CMV,但该方法耗时较长,一般需要数天到数周才能得到结果。
2.血清学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测:检测婴儿血清中的CMV特异性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CMV感染;检测IgG抗体,若母亲IgG抗体阳性而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IgG抗体持续存在或升高,可能提示宫内感染。
五、预后情况
1.无症状感染婴儿:大部分预后良好,生长发育可逐渐赶上正常儿童,很少出现长期后遗症。
2.有症状感染婴儿:如果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血小板减少等情况,经过及时适当的处理,部分婴儿可恢复,但少数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据统计,有症状感染婴儿中约10%-15%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六、预防措施
1.孕妇保健:孕妇应避免接触CMV感染的人群,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孕期要避免接触可能被CMV污染的物品,如婴儿的尿液、唾液等。对于有CMV感染风险的孕妇,如接触过CMV感染的儿童等,可进行CMV相关检测。
2.婴儿护理:对于婴儿,要注意其生活环境的卫生,避免与患有CMV感染的人群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婴儿的唾液、尿液等分泌物可能污染环境的情况下,要及时清洁消毒。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若感染CMV,乳汁中可能含有病毒,但经过高温处理等可能降低风险,不过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继续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