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的原因是什么
血尿可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以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泌尿系统外伤、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血尿、药物性血尿等,不同原因导致的血尿有不同表现及相关检查方法,如儿童、育龄女性等特殊人群血尿需特殊考虑。
一、肾小球源性血尿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肉眼血尿,可伴有蛋白尿等,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关,免疫荧光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也可伴有血尿,病理特点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电镜下可见该特征性改变。
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伴有血尿,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免疫荧光可见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多见于育龄女性,除血尿外,还可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痛等,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阳性,肾脏病理可显示不同的病理类型。
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肾脏病理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
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1.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伴有血尿,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细菌等,病原学检查可发现致病菌。
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盂肾炎除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可有发热、腰痛等,尿液中可见白细胞、细菌、红细胞等,血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慢性肾盂肾炎可有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病史,肾脏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肾脏瘢痕等改变。
2.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出现肉眼血尿,常伴有肾绞痛,疼痛剧烈,可向下腹部、会阴部放射,泌尿系统超声或CT等检查可发现结石影。
3.泌尿系统肿瘤
肾癌,多见于中老年,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超声、CT、MRI等检查可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
膀胱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间歇性发作,尿液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等可协助诊断。
4.泌尿系统外伤
如肾挫伤、尿道损伤等,有明确的外伤史,可出现血尿,根据外伤的程度不同,血尿的表现也不同,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可评估损伤的情况。
5.其他原因
剧烈运动后可出现运动性血尿,一般休息后可缓解,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药物性血尿,某些药物如环磷酰胺等可引起血尿,用药前需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在使用这些药物过程中需监测尿液情况。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血尿的肾毒性药物,且儿童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血尿时,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对于育龄女性,要考虑到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妊娠相关泌尿系统疾病等可能,如妊娠期间可能出现泌尿系统生理变化导致的血尿,也需排除妊娠相关的泌尿系统病理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