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因有病毒、细菌感染及环境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咽痛、充血、咳嗽和全身较轻症状等,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需与急性扁桃体炎等鉴别,治疗包括一般、局部治疗及抗感染,预防要增强体质、避免诱因、注意个人卫生。
病因
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为主,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例如,在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如学校宿舍,病毒容易在人群间传播导致发病。
细菌感染:主要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侵入咽部引发感染,比如长期疲劳、睡眠不足的人群相对更易受细菌感染而患急性咽炎。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或有刺激性气体污染的环境中,咽部黏膜容易受到刺激,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急性咽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在化工厂工作的人群,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患急性咽炎的几率可能较高。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咽痛: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时疼痛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儿童可能因咽痛而表现出拒食、哭闹等情况。
咽部充血: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可见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咳嗽:炎症刺激咽部可引起刺激性咳嗽。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症状,体温可升至38℃左右,幼儿患者体温升高较为明显,有时可出现惊厥。
诊断
病史:有受凉、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或有与急性咽炎患者接触史。
症状:根据上述典型的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体格检查:咽部检查可见相应的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红肿较为明显,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但咽部黏膜充血不如急性咽炎广泛,且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通常比急性咽炎更重,如高热、头痛等更为明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咽部炎症外,常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外周血中可见异形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白血病:也可出现咽部浸润、溃疡等表现,但一般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贫血等表现,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儿童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局部治疗: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有助于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儿童患者含漱时需注意防止误咽。
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自愈;若考虑为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患者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等情况,儿童患者用药更需谨慎评估。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避免诱因: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污染环境中工作时要佩戴防护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部位,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侵入机会。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