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癣还是皮炎
癣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诱因包括接触感染源、潮湿环境、多汗及免疫力低下等,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真菌镜检等辅助诊断,治疗以抗真菌为主;皮炎病因多样,接触性、遗传、自身免疫等均可引发,不同类型皮炎表现不同,实验室检查斑贴试验等有意义,治疗需根据类型及病情选择相应方式,特殊人群患癣或皮炎时需谨慎对待并采取适宜措施。
一、发病原因与诱因方面
癣: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比如红色毛癣菌等,常通过接触受感染的人、动物或污染的环境而感染,像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潮湿环境易增加感染风险,且多汗、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患癣。
皮炎:病因多样,接触性因素如接触某些致敏或刺激性物质,包括化妆品、某些化学物质等;内在因素有遗传易感性,比如特应性皮炎常与遗传相关,还有自身免疫异常等情况,另外生活方式中过度清洁皮肤、长期精神紧张等也可能诱发皮炎。
二、临床表现方面
癣:不同类型癣表现有差异,体癣一般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边界清晰,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股癣好发于腹股沟等部位,皮疹与体癣类似,但因部位潮湿易有浸渍表现;手足癣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等,水疱型表现为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深在性水疱,鳞屑角化型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等。
皮炎: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接触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等,去除接触物后经适当处理可好转;特应性皮炎多有家族过敏史,患者皮肤干燥,伴剧烈瘙痒,皮疹可出现在面部、颈部、四肢等多处,儿童患者皮疹表现可能更具特点,如婴儿期常为面部红斑、丘疹、渗出等;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面部等,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癣:真菌镜检是常用方法,取病变部位的皮屑、毛发等进行镜检,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可辅助诊断癣;真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皮炎:一般无真菌学改变,斑贴试验对于接触性皮炎有重要意义,可帮助找出致敏原;对于特应性皮炎,可能会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但这些并非特异性诊断依据。
四、治疗原则方面
癣: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等,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皮炎:接触性皮炎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然后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治疗,轻度者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重度者可能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特应性皮炎强调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同时可使用外用药物控制炎症,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瘙痒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脂溢性皮炎则要注意清洁,外用药物如二硫化硒洗剂等,也可使用抗真菌药物辅助治疗。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癣或皮炎时需格外谨慎,儿童皮肤娇嫩,癣的抗真菌治疗要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皮炎中特应性皮炎较为常见,要注意保湿护理,避免过度清洁,选择温和的护肤品;孕妇患癣或皮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癣的治疗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外用抗真菌药物,皮炎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老年人患癣或皮炎时,要考虑其皮肤功能减退等情况,癣的治疗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皮炎要注意皮肤保湿及避免刺激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