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吃什么消炎药
常见用于尿路感染的消炎药有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过敏史者禁用);选择消炎药需考虑病原菌种类、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非药物干预中大量饮水可冲洗尿道,注意个人卫生能减少细菌定植。
一、常见用于尿路感染的消炎药种类
(一)喹诺酮类药物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阻碍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杀菌作用。
2.代表药物:诺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但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因为可能影响软骨发育。
(二)半合成青霉素类
1.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2.代表药物:阿莫西林,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但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三)头孢菌素类
1.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效果。
2.代表药物:头孢呋辛,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产酶和不产酶)、卡他莫拉菌(产酶和不产酶)等有较强抗菌活性,可用于敏感菌导致的尿路感染,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史者禁用。
二、选择消炎药的考虑因素
(一)根据病原菌种类
1.大肠埃希菌感染: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如上述的诺氟沙星等,但需注意儿童及青少年的禁忌;也可选用半合成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呋辛等。
2.葡萄球菌感染:可考虑半合成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二)年龄因素
1.儿童: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应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中对儿童相对安全的品种,且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等相关规定,需根据儿童体重等准确计算用药量。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且有效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主要经肾排泄,但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剂量。
(三)性别因素
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差异而绝对选择某类药物的情况,但女性尿路感染相对更常见,在用药时需综合考虑其生理周期等因素,如孕期女性患尿路感染时,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等相对安全的药物。
(四)病史因素
1.有青霉素类过敏史者:不能选用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需选择其他类别的药物,如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中非青霉素类结构的药物,但要注意头孢菌素类也有交叉过敏的可能,需谨慎评估。
2.有肾功能不全病史者: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且对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如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可优先选择主要经肝胆系统排泄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三、非药物干预的辅助作用
1.大量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助于将细菌等病原体排出体外,每天饮水量建议在2000-3000ml左右,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但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防止粪便污染尿道;性生活后应及时排尿,减少细菌在尿道定植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