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累及中耳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经咽鼓管引发,有耳痛等症状,慢性多由急性迁延等所致,有耳流脓等症状,可通过耳部和听力检查诊断,可从生活方式和特殊人群方面预防,生活中要保持鼻腔通畅、正确擤鼻等,儿童要加强营养等,老年人要控制基础疾病等
一、中耳炎的定义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二、中耳炎的分类及特点
(一)急性中耳炎
1.病因: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儿童咽鼓管短、宽、直,且位置低平,更易患急性中耳炎。例如,感冒时,病毒或细菌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症状: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发热等。儿童可能出现哭闹不安、抓耳等表现,因为儿童难以准确表达耳部疼痛,会通过异常行为来体现。
3.病程:一般起病较急,若及时治疗,病程相对较短;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转为慢性。
(二)慢性中耳炎
1.病因:多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所致,也可能与咽鼓管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有关。
2.症状:主要有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耳流脓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脓液性质可因病情而异,可能是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长期的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进而影响听力,严重时可导致听力重度下降。
3.病程: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病情容易反复,对耳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相对持久。
三、中耳炎的诊断方法
(一)耳部检查
1.耳镜检查:通过耳镜观察鼓膜的形态、颜色等情况。急性中耳炎时,鼓膜可能充血、膨隆;慢性中耳炎时,鼓膜多有穿孔,且穿孔周围可能有炎性分泌物。
2.鼓室检查:可以使用鼓气耳镜等检查手段,了解鼓膜的活动度等情况。例如,通过鼓气耳镜观察鼓膜是否能随气压变化而活动,以此判断中耳的通气情况等。
(二)听力检查
1.纯音听阈测试:能够检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中耳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通过该检查可以明确听力下降的具体情况。
2.声导抗测试:可以反映中耳的传音功能和咽鼓管的功能状态。例如,急性中耳炎时声导抗多呈B型或C型曲线,慢性中耳炎时可能有相应的特征性表现。
四、中耳炎的预防措施
(一)生活方式方面
1.保持鼻腔通畅:积极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当出现鼻塞等症状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保持鼻腔通气,减少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的机会。儿童家长要注意及时清理儿童鼻腔分泌物,维持鼻腔正常通气。
2.正确擤鼻:教儿童正确的擤鼻方法,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应该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以免将分泌物挤压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避免呛水:在游泳等活动中,要注意避免呛水,尤其是儿童在学习游泳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和游泳技巧,防止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家长要注意儿童的耳部卫生,避免儿童将异物塞入耳道,造成耳部损伤引发感染。同时,要按照儿童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可引发中耳炎的相关传染病。
2.老年人: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和血液循环等功能,增加中耳炎的发病风险。老年人若出现耳部不适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