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疖是什么
鼻疖是鼻前庭毛囊等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挖鼻等损伤皮肤致病原菌侵入,局部因素有皮肤损伤、鼻腔分泌物刺激,全身因素为抵抗力下降;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热痛、肿胀及严重时全身症状;可据症状体征诊断并与相关疾病鉴别;治疗分局部热敷、用药及全身用抗生素;需保持鼻腔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来预防。
一、定义
鼻疖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损伤鼻前庭皮肤,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侵入引起。
二、病因
1.局部因素
皮肤损伤:挖鼻、拔鼻毛等行为易造成鼻前庭皮肤破损,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例如儿童好奇心强,若经常挖鼻,就增加了鼻疖发生风险;成年人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也可能因频繁擦拭鼻部等动作损伤皮肤引发鼻疖。
鼻腔分泌物刺激:如患有鼻窦炎等疾病时,鼻腔分泌物增多,长期刺激鼻前庭皮肤,易诱发鼻疖。对于有鼻窦炎病史的人群,若未得到有效控制,鼻疖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2.全身因素
抵抗力下降: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时,机体对病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鼻疖。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鼻腔局部防御功能受损,更易发生鼻疖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较慢。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鼻前庭部位出现局限性红肿,伴有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红肿处可出现脓点。初期红肿范围较小,疼痛较轻,随着炎症进展,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疼痛加剧。
肿胀:炎症可导致鼻前庭组织肿胀,严重时可引起邻近部位肿胀,如上唇肿胀等。儿童鼻疖时由于组织较为疏松,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需密切观察肿胀程度及是否影响呼吸等情况。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感染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时,可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这种情况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更易发生,如糖尿病患者或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时。
四、诊断
1.根据症状体征诊断:通过患者鼻前庭局部红肿热痛等典型表现,结合有挖鼻等损伤史,一般可初步诊断鼻疖。
2.与其他疾病鉴别:需与鼻前庭湿疹、鼻前庭囊肿继发感染等疾病鉴别。鼻前庭湿疹多有瘙痒等表现,皮疹多为多形性;鼻前庭囊肿继发感染一般有囊肿病史,局部表现与鼻疖有一定区别,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局部检查等进行鉴别。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热敷:早期可进行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如儿童鼻疖早期,可采用适当温度的热敷,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儿童皮肤。
局部用药: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如存在脓点时,可在消毒后轻轻挑破脓点,但需注意操作要轻柔,避免挤压,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鼻疖,因为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
2.全身治疗: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全身症状或有感染扩散倾向的患者,可适当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抗生素,需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六、预防措施
1.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保持鼻前庭皮肤清洁。儿童应教育其不要随意挖鼻,家长可帮助儿童定期清洁鼻腔。
2.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等指标,减少鼻疖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