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需通过X线判断程度并鉴别病因,非手术矫正包括观察随访、支具治疗和康复训练,手术矫正适用于特定情况,不同人群矫正有不同特点,儿童青少年要关注生长因素,成人矫正注重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手术有风险需充分评估
一、观察评估
1.侧弯程度判断:通过脊柱X线检查来明确侧弯角度,一般Cobb角小于20°为轻度侧弯,20°-40°为中度侧弯,大于40°为重度侧弯。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侧弯的发展趋势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侧弯可能进展更快。
2.病因鉴别:区分特发性(最常见,多见于青少年)、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神经肌肉性(如脑瘫、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引起)等不同病因,不同病因的矫正方案有差异。
二、非手术矫正方法
1.观察随访:对于轻度侧弯(Cobb角<20°)且骨骼未发育成熟的儿童青少年,需定期(每4-6个月)进行脊柱X线复查,监测侧弯进展情况。因为此阶段骨骼仍有生长潜力,侧弯可能随生长发育而进展。
2.支具治疗:适用于Cobb角在20°-40°之间、骨骼未成熟的患者。如波士顿支具、色努支具等,患者需24小时佩戴支具(除洗澡等情况),每天佩戴时间需保证在23小时左右。支具通过外力限制脊柱侧弯进展,不同类型支具适用的侧弯部位等有差异,佩戴过程中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等问题。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佩戴支具时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及胸廓等部位的影响。
3.康复训练
体操训练:包括强化脊柱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如游泳(特别是自由泳,对脊柱侧弯矫正有一定帮助)、吊单杠等。游泳时身体呈水平状态,脊柱承受压力小,同时四肢运动可锻炼背部肌肉;吊单杠利用自身重量牵引脊柱,增加椎间隙宽度。但训练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特定姿势训练:教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如坐立时挺胸抬头,双肩后展;站立时双脚并拢,收腹挺胸。对于长期伏案学习的青少年,每学习30-40分钟要起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脊柱伸展运动。
三、手术矫正方法
1.手术适应证:当侧弯Cobb角大于40°-50°,且骨骼已接近成熟,或侧弯进展迅速,支具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若侧弯角度大,也多需手术矫正。
2.手术方式
脊柱融合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植入椎弓根螺钉、钛棒等内固定装置,将脊柱畸形节段融合,以矫正侧弯。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包括佩戴支具保护、进行康复锻炼恢复肌肉力量等。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可能发生。对于儿童患者,手术还需考虑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技术。
生长棒技术:适用于骨骼未成熟的患者,通过可延长的生长棒来矫正侧弯并允许脊柱继续生长。这种技术需要多次手术延长生长棒,过程相对复杂,但能在矫正侧弯的同时尽量保留脊柱的生长能力,不过术后需要密切随访调整生长棒。
四、不同人群矫正特点
1.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侧弯矫正需格外关注生长因素。非手术矫正中支具治疗要严格按照要求佩戴,康复训练要适合其身体发育阶段,选择对生长影响小的矫正方式。手术矫正需谨慎评估,尽量选择对脊柱生长干扰小的术式。
2.成人:成人脊柱侧弯多为退变性或既往侧弯未得到有效矫正延续而来,矫正目标除了改善外观,更注重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并发症风险可能更高,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脊柱侧弯对心肺等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