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的治疗
膀胱结石治疗包括手术、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2-3cm等情况)、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或碎石术(常用,需考虑患者尿道情况)、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适用于特定情况);药物主要针对合并尿路感染选抗生素;生活方式调整需注意饮水、饮食、运动;儿童要注重营养补充等,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选治疗方式并管理基础疾病。
一、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随尿液排出体外。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2-3cm的患者。对于儿童膀胱结石,因其骨骼等组织对冲击波的耐受性相对较弱,需谨慎评估。对于合并有尿道狭窄等解剖异常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2.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或碎石术:通过尿道插入膀胱镜,找到结石后用碎石器械将结石粉碎并取出。这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对于大多数膀胱结石可采用此方法。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相对短而直,操作相对容易;但对于男性患者,若存在尿道狭窄等情况可能增加操作难度。对于儿童患者,需选择合适尺寸的膀胱镜,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等组织。
3.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适用于结石较大、过硬或膀胱憩室内结石等情况。对于一些合并有严重前列腺增生等导致排尿困难,进而引发膀胱结石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此术式。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二、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膀胱结石本身没有特效的口服药物来溶解结石,但对于合并有尿路感染等情况时,可根据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如存在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1]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严格依据药敏结果,且儿童使用抗生素需充分考虑其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
三、生活方式调整对膀胱结石治疗及预防的影响
1.饮水:增加饮水量可以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晶体物质的沉积,降低膀胱结石形成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每日饮水量应适当调整。儿童每日需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学龄儿童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000-1500ml左右,以促进尿液排出;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左右,保持尿液稀释状态。
2.饮食:减少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高钙食物如牛奶等,过量摄入可能增加尿钙排泄;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等,过多食用会增加尿液中草酸含量;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会使尿酸生成增加,进而增加尿酸结石形成的风险。对于有膀胱结石病史的患者,需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例如尿酸结石患者需低嘌呤饮食,草酸钙结石患者需低草酸饮食等。
3.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尿液流动,减少结石沉积。儿童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如每天进行1-2小时的适度运动,如跑步、跳绳等;成年人可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时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尿液浓缩。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膀胱结石多与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外,需注重营养补充,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在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膀胱结石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对全身状况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较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可考虑相对微创的治疗方式。同时,在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