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怎么办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由牙菌斑引起,局部和全身因素可促发。其临床表现有牙龈色泽、质地、出血、外形改变等。诊断通过口腔检查及菌斑、牙石检查。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洁治术)、局部药物治疗、处理全身因素。预防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纠正不良习惯。
一、牙龈炎的定义与成因
牙龈炎是指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局部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会促进菌斑堆积,加重牙龈炎症;全身因素中,内分泌紊乱(如青春期、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营养不良、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牙龈炎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菌斑堆积程度有差异,如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差易致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
二、牙龈炎的临床表现
1.牙龈色泽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患牙龈炎时牙龈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色,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牙龈组织血管扩张、充血。
2.牙龈质地变化:牙龈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正常牙龈坚韧有弹性,炎症时组织水肿,质地改变。
3.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这是由于牙龈炎症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轻微刺激即可导致出血,不同人群出血情况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如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影响可能更易出血。
4.牙龈外形改变:牙龈边缘变厚,不再紧贴牙面,龈乳头可能变得圆钝肥大,与正常牙龈的外形有明显区别。
三、牙龈炎的诊断方法
1.口腔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牙龈的色泽、质地、外形等情况,同时用探针检查牙龈沟的深度、是否有探诊出血等,正常牙龈沟深度一般不超过3mm,患牙龈炎时沟深可能加深。
2.菌斑与牙石检查:查看牙齿表面菌斑堆积情况以及是否有牙石存在,牙石是菌斑矿化形成的,会刺激牙龈加重炎症。
四、牙龈炎的治疗与干预措施
1.基础治疗
口腔清洁: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保持口腔清洁,不同年龄人群刷牙方法需适当调整,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监督。
洁治术:通过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去除牙石和菌斑,龈上洁治是用超声波洁牙机等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龈下刮治是深入牙龈下方去除龈下牙石,这是治疗牙龈炎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2.局部药物治疗:对于炎症较重的患者,可局部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如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龈沟,过氧化氢可释放新生氧,有杀菌、除臭的作用,但需注意避免误吞,儿童使用时需特别小心。
3.全身因素的处理:如果是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炎,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妊娠期女性需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在妊娠期的特殊阶段,激素变化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更要加强口腔清洁。
五、牙龈炎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更换牙刷,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选择软毛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使用,儿童应选择适合其口腔大小的牙刷。
合理饮食,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因为糖分是细菌滋生的营养来源,过多摄入易导致菌斑形成,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结构不同,儿童要控制零食摄入。
2.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儿童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龈炎等问题并干预。
3.纠正不良习惯:如纠正用口呼吸的习惯,长期口呼吸会使牙龈干燥,易引发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口呼吸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鼻腔疾病等导致,需及时就医治疗相关疾病以纠正口呼吸习惯。



